[实用新型]钢筋计安装保护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721909640.X | 申请日: | 2017-12-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7717273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8-10 |
发明(设计)人: | 王志杰;唐力;徐海岩;李瑞尧;徐君祥;徐成;周平;夏勇;王丽庆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南交通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L5/00 | 分类号: | G01L5/00;G05D23/13 |
代理公司: | 成都宏顺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27 | 代理人: | 李顺德 |
地址: | 610031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钢筋 中空结构 冷却介质循环 供给装置 焊接 钢筋焊接 有效地 本实用新型 传热 测量效果 冷却介质 循环供给 安装口 连接端 槽口 隔离 传递 保证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钢筋计安装保护系统,包括左右两个降温主体、冷却介质循环供给装置,所述降温主体包括降温中空结构以及设置于降温中空结构上供冷却介质循环供给装置连接的安装口,所述降温中空结构的一端设有供待焊钢筋焊接安装的槽口,所述降温中空结构的另一端为钢筋计连接端。由此,降温主体有效地隔离了待焊接钢筋以及钢筋计,与此同时也降低了待焊接钢筋与钢筋计之间的传热,通过冷却介质循环供给装置向降温主体不断循环供给冷却介质,有效地降低了待焊接钢筋焊接过程传递的温度,从而保证了钢筋计的测量效果。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施工的监控测量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钢筋计安装保护系统。
背景技术
在钢筋施工过程中需要安装钢筋计进行钢筋应力监测,常用的钢筋计安装方法如下:钢筋计焊接在钢筋笼主筋上,当作主筋的一段,焊接面积不应少于钢筋的有效面积,在焊接钢筋计时,为避免使钢筋计零漂增加,需要采取冷却措施,现有技术中常常采用湿毛巾或流水冷却。
但是对于一些施工过程,例如在隧道施工建设过程中,上述的冷却措施无法适用,并且其冷却效果也不理想。在隧道施工中由于水文地址情况复杂,超前地质预报并不能十分精确的确定隧道围岩的基本物理参数及特性,所以施工过程需要不断的根据实际的地质资料、围岩的等级做出相应的调整,例如对围岩压力、钢支撑应力、衬砌应力的监测,来判断围岩稳定性及支护的效果。其中钢支撑应力是采用钢筋计焊接到钢支撑预定对钢支撑应力进行监测,但是由于钢筋具有良好的导热性,焊接时的高温会传到钢筋计上,过高的温度会使钢筋计损坏,不能正常工作,使得不能及时通过监测发现问题,导致隧道发生大变形、甚至坍塌。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钢筋计安装保护系统,以解决现有技术中钢筋计受焊接高温影响测量不准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钢筋计安装保护系统,包括左右两个降温主体、冷却介质循环供给装置,所述降温主体包括降温中空结构以及设置于降温中空结构上供冷却介质循环供给装置连接的安装口,所述降温中空结构的一端设有供待焊钢筋焊接安装的槽口,所述降温中空结构的另一端为钢筋计连接端。由此,降温主体有效地隔离了待焊接钢筋以及钢筋计,与此同时也降低了待焊接钢筋与钢筋计之间的传热,通过冷却介质循环供给装置向降温主体不断循环供给冷却介质,有效地降低了待焊接钢筋焊接过程传递的温度,从而保证了钢筋计的测量效果。
进一步地,所述冷却介质循环供给装置包括与降温中空结构进水口相连的供水箱、与降温中空结构出水口相连的过渡水箱、与过渡水箱出水口连通的制冷水箱以及将供水箱的水泵入过渡水箱的水泵。
水从供水箱充满降温中空结构,溢出水流入泵入到过渡水箱,过渡水箱水满之后流入制冷水箱对水进行制冷降温处理,水温低于室温,制冷的水进入到降温中空结构可开始对待焊接钢筋进行有效降温,由此以水作为制冷介质,形成制冷水循环。
进一步地,所述水泵设置于降温中空结构出水口与过渡水箱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制冷水箱与供水箱之间设有温控阀。通过温控阀的有效控制,可外接控制器设定控制温度,当制冷水箱中的水达到设定温度时,温控阀自动打开,水自动流入供水箱。
进一步地,所述降温中空结构进水口通过第一软管与供水箱相连,所述降温中空结构出水口通过第二软管与过渡水箱连通。可根据降温要求灵活选择管径大小、软管长短。
进一步地,所述水泵为微型水泵。水泵在使用时可根据降温中空结构实际温度来调节水泵功率,改变水流速度,例如当温度在40~75℃,可使用小功率,温度在75~100摄氏度时,使用大功率,提高降温效率。
进一步地,所述槽口为设置于降温中空结构一端供待焊接钢筋套入后抵紧的台阶。
进一步地,所述钢筋计连接端为连接于降温中空结构另一端且与钢筋计端口契合的螺纹接头。
进一步地,所述降温中空结构为中空筒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南交通大学,未经西南交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909640.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外壳体摩擦力测试工具
- 下一篇:一种激振力测试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