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小型沉淀池有效
申请号: | 201721917539.9 | 申请日: | 2017-12-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8065840U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09 |
发明(设计)人: | 孙艾林;朱银 | 申请(专利权)人: | 扬州佑林环保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21/02 | 分类号: | B01D21/02 |
代理公司: | 北京轻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12 | 代理人: | 谈杰 |
地址: | 225000 江苏省扬***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进水管 漫反射板 池体 沉淀池 进水口 本实用新型 喷出 朝上设置 沉降效果 向上设置 向下流动 污水 反射面 集泥斗 溢流堰 管口 流体 伸入 出口 停留 流动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小型沉淀池,其包括池体,所述池体的下部设置有集泥斗,所述池体的上方设置有溢流堰;进水管,所述进水管伸入所述池体,且所述进水管的管口向上设置;以及漫反射板;所述漫反射板设置在所述进水管的出口的上方;所述漫反射板上设置有与所述进水管的出口相对的反射面;待处理的污水通过进水管喷出后与漫反射板接触后流体向下流动落入池体中。本实用新型的小型沉淀池的进水口朝上设置,水流从进水口喷出后与设置在进水口上方的漫反射板接触后改变水流的流动方向,使水流呈弧形落入池中;增加了水程,增加了污水在沉淀池中的停留时间,从而提高了沉降效果。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水处理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污水处理的小型沉淀池。
背景技术
沉淀池是对污水进行沉淀处理的设备,其主要是通过沉降作用除去水中的悬浮物,并将上层悬浮物较少的净水排出。沉淀池在废水处理中广为使用。它的型式很多,按池内水流方向可分为平流式、竖流式和辐流式三种。
平流式沉淀池一般是长方体结构,污水从一端进入,推流式向另一端流动。其一般由进、出水口、水流部分和污泥斗三个部分组成。平流式沉淀池多用混凝土筑造,也可用砖石圬工结构,或用砖石衬砌的土池。平流式沉淀池构造简单,沉淀效果好,工作性能稳定,使用广泛,但占地面积较大,沉降效果较差。
竖流式沉淀池的池体平面为圆形或方形。废水由设在沉淀池中心的进水管自上而下排入池中,然后沿池的整个断面缓慢上升。悬浮物在重力作用下沉降入池底锥形污泥斗中,澄清水从池上端周围的溢流堰中排出。这种池占地面积小,但深度大,池底为锥形,施工较困难。
幅流式沉淀池的池体平面多为圆形,也有方形的。其直径较大而深度较小,直径为20~100米,池中心水深不大于4米,周边水深不小于1.5米。废水自池中心进水管入池,沿半径方向向池周缓慢流动。悬浮物在流动中沉降,并沿池底坡度进入污泥斗,澄清水从池周溢流入出水渠。幅流式沉淀池必须采用机械刮泥方式,对化学泥很容易形成扰动,沉降效果差。
因此需要提供一种新的沉淀池。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新的沉降效果好的小型沉淀池。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小型沉淀池,其包括
池体,所述池体的下部设置有集泥斗,所述池体的上方设置有溢流堰;
进水管,所述进水管伸入所述池体,且所述进水管的管口向上设置;以及
漫反射板;所述漫反射板设置在所述进水管的出口的上方;所述漫反射板上设置有与所述进水管的出口相对的反射面;
待处理的污水通过进水管喷出后与漫反射板接触后流体向下流动落入池体中。
其中,所述漫反射板的截面形状整体呈倒三角形,所述漫反射板包括两个反射面。
其中,两个所述漫反射板的反射面之间的角度为100~140度。
其中,所述漫反射板为漫反射弧板。
其中,所述漫反射板的顶点与所述进水管的距离为所述进水管管径的1.5~3倍。
其中,所述漫反射板的中心线与所述进水管的中心轴线重合。
其中,所述池体中还设置有多个V型整流板,多个V型整流板依次排列。
其中,相邻两个所述V型整流板之间的距离为所述进水管管径的1.5~2倍。
其中,多个所述V型整流板呈两层设置,上层V型整流板的顶点指向下层两个V型整流板的空档位置。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扬州佑林环保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未经扬州佑林环保工程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917539.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强化沉淀池
- 下一篇:具有自动清洁功能的过滤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