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色谱分析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1918041.4 | 申请日: | 2017-12-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7742163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8-17 |
发明(设计)人: | 周培学;裘骋操;孙虞;刘立鹏;李天麟;韩双来 | 申请(专利权)人: | 聚光科技(杭州)股份有限公司;杭州谱育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30/60 | 分类号: | G01N30/6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0052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色谱柱 输出端连接 检测器 电子压力控制 色谱分析装置 本实用新型 检测灵敏度 输入端连接 分析装置 高灵敏度 量程 气路 通断 检测 保留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色谱分析装置,包括检测器,所述分析装置进一步包括:第一色谱柱,所述第一色谱柱的输入端连接样品,输出端连接第二色谱柱和第三色谱柱;第二色谱柱,所述第二色谱柱的输出端连接检测器;第三色谱柱,所述第三色谱柱的输出端连接检测器,所述较高灵敏度物质在第二色谱柱和第三色谱柱的保留时间不同;电子压力控制模块,所述电子压力控制模块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一色谱柱与第三色谱柱之间的气路,用于控制第一色谱柱与第三色谱柱之间的通断。本实用新型具有确保检测灵敏度,提高检测量程等优点。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色谱分析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采用柱后分流且分流物均进入检测器检测的色谱分析装置。
背景技术
色谱仪用于分离样品中的多种物质并对多种物质进行检测,然而,在实际应用过程中,样品中的不同物质对检测器的灵敏度各不相同,有的甚至相差数量级(如大气中的二硫化碳和乙硫醇相差1个数量级),这就导致高灵敏度物质被检测时,低灵敏度物质未达到检出限;低灵敏度物质被检测时,高灵敏度物质超出检测上限。为解决上述问题,有采取减少采样量以提高色谱仪检测上限的方法,但检测上限提高,检测灵敏度会降低。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方案中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确保检测灵敏度且一次进样即可完成灵敏度相差数量级的不同物质分析的色谱分析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色谱分析装置,包括检测器,所述分析装置进一步包括:
第一色谱柱,所述第一色谱柱的输入端连接样品,输出端连接第二色谱柱和第三色谱柱,用于较高灵敏度物质和较低灵敏度物质的分离;
第二色谱柱,所述第二色谱柱的输出端连接检测器,用于较低灵敏度物质和较高灵敏度物质的进一步分离;
第三色谱柱,所述第三色谱柱的输出端连接检测器,用于较高灵敏度物质的进一步分离;所述较高灵敏度物质在第二色谱柱和第三色谱柱的保留时间不同;
电子压力控制模块,所述电子压力控制模块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一色谱柱与第三色谱柱之间的气路,用于控制第一色谱柱与第三色谱柱之间的通断:当电子压力控制模块的输出压力大于或等于第一色谱柱的出口压力时,第一色谱柱与第三色谱柱断开;当电子压力控制模块的输出压力小于第一色谱柱的出口压力时,第一色谱柱与第三色谱柱连通,样品从第一色谱柱流出后进入第二色谱柱和第三色谱柱。
根据上述的色谱分析装置,可选地,所述第三色谱柱为阻尼空柱。
根据上述的色谱分析装置,优选地,所述第一色谱柱的柱长大于第二色谱柱的柱长。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的有益效果为:
1、本实用新型通过电子压力控制模块对较高灵敏度物质进行分流,在确保检测灵敏度的同时,可提高数倍的检测量程,完成灵敏度相差数量级的不同物质分析,适用于窄量程检测器的色谱分析装置,尤其适用于在线分析。
2、本实用新型对分流后的两路较高灵敏度物质均进行检测,自动切换标准曲线,提高检测精度,只需一次进样即可完成分析,避免因检测器超量程或未达到检出限而反复摸索进样,节约样品,省时省力。
附图说明
参照附图,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将变得更易理解。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理解的是:这些附图仅仅用于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并非意在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构成限制。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色谱分析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聚光科技(杭州)股份有限公司;杭州谱育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未经聚光科技(杭州)股份有限公司;杭州谱育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918041.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微升级液体注入控制装置
- 下一篇:一种薄层点样器的过温保护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