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U型可照明动力救生圈有效
申请号: | 201721918212.3 | 申请日: | 2017-12-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7955989U | 公开(公告)日: | 2018-10-12 |
发明(设计)人: | 程中云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西特飞体育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3C9/13 | 分类号: | B63C9/13 |
代理公司: | 深圳中一专利商标事务所 44237 | 代理人: | 官建红 |
地址: | 530000 广西壮族自治区***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推进装置 救生圈 发光二级管 照明动力 应急救生装置 本实用新型 对称设置 上下表面 整体安装 嵌入式 遥控器 把手 外部 | ||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上应急救生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指一种U型可照明动力救生圈,包括U型本体、推进装置、控制推进装置运行的遥控器、发光二级管,所述U型本体的两端安装为其提供动力的推进装置,推进装置整体安装于U型本体的外部;所述发光二级管嵌入式地安装于U型本体的外侧;U型本体的上下表面对称设置把手。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上应急救生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指一种U型可照明动力救生圈。
背景技术
救生圈是水上救生设备的一种,是水上救灾及相关生产经营过程中的安全防护必备产品。通常由软木、泡沫塑料或其他比重较小的轻型材料制成,外面包上帆布、塑料等。传统的救生圈需要救援人员到遇险人员落水区域附近抛洒,遇险人员抓住救生圈后游动或者等待下一步的救援,但当遇险人员落水区域不便于救援人员靠近时,增加了救援难度和救援的效率,因此现有技术提供了动力救生圈,通过控制器控制救生圈的运行,适用于更复杂的环境,降低施救的难度,但是当救援是在夜晚或者有雾的天气情况下,不便于观察救生圈的运行以及,即使遇险人员抓住救生圈,救援人员因难以看到遇险人员的具体位置,不便于进行下一步的救援,也不便于操控控制器。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U型可照明动力救生圈,解决现有救生圈救援不够便捷的技术问题。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U型可照明动力救生圈,包括U型本体、推进装置、控制推进装置运行的遥控器、发光二级管,所述U型本体的两端安装为其提供动力的推进装置,推进装置整体安装于U型本体的外部;所述发光二级管嵌入式地安装于U型本体的外侧;U型本体的上下表面对称设置把手。
所述的把手为弹性带或设置为扣合式。
所述的推进装置包括电机和推进器,电机安装于U型本体的端部,与位于U型本体内的电池电连接,其输出轴与推进器连接,推进器与电机端部之间通过圆筒体实现连接,圆筒体上间隔均匀设置4个以上的通孔作为推进器的入水口。
在U型本体的两端分别设置电机安装架,电机安装架对称设置于U型本体每条边的内、外侧上。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在U型本体的外侧设置发光二极管,在夜间或者有雾的天气进行救援时,便于救援人员观察遇险人员的切确位置,从而进行有效的救援,提高救援的便捷性;
2.将发光二级管设置成嵌入式的,避免在搬运过程中碰撞而损害发光二极管,减小救生圈的体积,而且避免了因发光二极管外置而增加救生圈运行阻力的问题;
3.所述的把手为弹性带或设置为扣合式,在遇险人员得到救生圈的稳定支撑后,还可以将手掌穿过弹性带式的把手,使把手套住手臂,当把手为扣合式时,将把手套住手臂并扣合,这样的设置方式,在遇险人员已无力支撑的情况下,通过把手的作用也可确保与救生圈的连接,增加救援的成功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示救生圈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U型本体的结构示意图
主要附图标记说明:
1-U型本体,2-推进装置,21-电机,22-推进器,23-圆筒体,24-通孔, 3-遥控器,4-发光二级管,5-把手,6-电池,7-电机安装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描述,但应当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受具体实施方式的限制。
除非另有其它明确表示,否则在整个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术语“包括”或其变换如“包含”或“包括有”等等将被理解为包括所陈述的元件或组成部分,而并未排除其它元件或其它组成部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西特飞体育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未经广西特飞体育文化发展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91821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汽车防溺水救生装置
- 下一篇:一种具有多重保险的助泳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