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混凝土预埋套筒及其保护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1918553.0 | 申请日: | 2017-12-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7987746U | 公开(公告)日: | 2018-10-19 |
发明(设计)人: | 刘建华;刘珍磊;孙涛;潘志海;苏冲;李博;黄义锋;王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水利水电第四工程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1D21/00 | 分类号: | E01D21/00;E04G21/30 |
代理公司: | 北京维正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508 | 代理人: | 杨春女;雷永升 |
地址: | 810007 青海*** | 国省代码: | 青海;6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预埋套筒 套管 保护装置 混凝土 梁体 套筒 混凝土浇筑施工 本实用新型 混凝土浇筑 加热套管 热缩材料 一端设置 预埋钢筋 热源 封头 套接 收缩 并用 桥梁 施工 污染 | ||
本实用新型涉及混凝土预埋套筒及其保护装置,一种混凝土预埋套筒的保护装置,包括由热缩材料制成的套管,套管的一端设置有封头。在进行桥梁的梁体施工时,先将套管套接在套筒上,并用热源加热套管以使套管收缩并使套筒固定于套管内,再将套筒与梁体的预埋钢筋顶部连接,然后再进行混凝土浇筑。这种混凝土预埋套筒的保护装置,在梁体的混凝土浇筑施工过程中,能保护预埋套筒不被污染。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桥面预埋套筒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混凝土预埋套筒及其保护装置。
背景技术
桥梁施工时,在进行梁体的混凝土浇筑前,将部分桥面结构钢筋预埋至梁体内,预埋钢筋顶部连接有套筒,套筒靠近梁面设置并也预埋入梁体内,后期施工剩余桥面结构时,利用套筒与剩余桥面结构钢筋相连接。
现有技术中,通常会在套筒上端口设置有封盖以避免在进行混凝土浇筑时污染套筒,并造成后期与剩余桥面结构钢筋无法连接。同时在浇筑过程中,也会将封盖浇筑在混凝土内,在后期桥面结构施工过程中不得不将套筒上部的混凝土凿除并取下封盖,以使套筒与剩余桥面结构钢筋连接。但是梁体浇筑完成后,在取下封盖时,由于套筒及其封盖被封闭在梁体中,后期施工很难定位套筒的初期预埋位置,且不得不凿除预埋套筒上部的混凝土,费时费力,而且在凿除这部分混凝土的过程中,因无法确定需要凿除的混凝土厚度以及凿除时定位不准,凿除工具可能会对梁体内的预埋套筒以及钢筋造成破坏。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混凝土预埋套筒的保护装置,具有以下优点:在梁体的混凝土浇筑施工过程中,保护预埋套筒不被污染。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混凝土预埋套筒的保护装置,包括由热缩材料制成的套管,所述套管的一端设置有封头。
实施上述技术方案,在进行梁体施工时,先将套管套接在套筒上,并用热源加热套管以使套管收缩并使套筒固定于套管内,再将套筒与预埋至梁体内的钢筋顶部连接,然后再进行混凝土浇筑,套管可将套筒封闭以避免被混凝土污染。这种混凝土预埋套筒的保护装置,在梁体的混凝土浇筑施工过程中,能保护预埋套筒不被污染。
进一步,所述套管的内壁沿轴向分布有贯通的凹槽。
实施上述技术方案,热源在加热套管时,凹槽可用于套管在收缩时排出套管内的气体以减少套管出现褶皱以及鼓包现象,使得套管能与套筒紧密贴合。
进一步,所述封头上设置有捏持部。
实施上述技术方案,在浇筑混凝土时,捏持部伸出混凝土主体,在后期进行剩下桥面结构施工时,捏住捏持部拉拔即可方便将套管从套筒上拔下,以使套筒露出可与桥面结构的钢筋连接,方便快捷。
进一步,所述套管的外壁上包覆设置有离型纸。
实施上述技术方案,离型纸又称防粘纸,当混凝土浇筑完成后,离型纸可以有效地防止套管与混凝土粘接而难以拔出的现象发生。
进一步,所述套管开口端设置有倒圆角。
实施上述技术方案,倒圆角可以方便套筒与套管插拔,快捷高效。
本实用新型的第二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混凝土预埋套筒,具有以下优点:在后期桥面结构施工时,易于寻找定位梁体内的预埋套筒,而且不用再凿除梁体的混凝土。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混凝土预埋套筒,包括套筒和上述的混凝土预埋套筒的保护装置,所述套筒与所述套管可拆卸连接。
实施上述技术方案,在进行梁体浇筑时,保护装置能保护套筒不被混凝土污染,同时在后期桥面结构施工时,可通过套管的捏持部定位预埋的套管的预埋位置,易于寻找定位,而且不用再凿除梁体的混凝土。
进一步,所述套筒与所述套管通过插接的方式实现可拆卸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水利水电第四工程局有限公司,未经中国水利水电第四工程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91855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