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热电解耦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721919633.8 | 申请日: | 2017-12-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7701181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8-07 |
发明(设计)人: | 常仁杰;朱庆玉;段锡军;尤景刚;刘明;严俊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能国际电力股份有限公司丹东电厂;西安交通大学 |
主分类号: | F01D15/10 | 分类号: | F01D15/10;F01D25/00;F01K13/00;F01K17/02;F01K21/00 |
代理公司: | 西安智大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61215 | 代理人: | 何会侠 |
地址: | 118300 辽宁省***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再热蒸汽 发生器 引射器 主蒸汽流量 主蒸汽 汽轮机高压缸 旁路调节阀 引射器入口 高压蒸汽 依次相连 汽轮机 热电解 中低压 锅炉 能量利用效率 本实用新型 吸收式热泵 回热系统 凝结水泵 系统投资 循环回路 冷凝器 凝汽器 吸收器 蒸发器 相等 | ||
一种热电解耦系统,该系统包括依次相连通的锅炉、汽轮机高压缸、汽轮机中低压缸、凝汽器、凝结水泵和回热系统,还包括发生器、冷凝器、蒸发器和吸收器依次相连通构成循环回路形成吸收式热泵;通过与主蒸汽引射器入口相连的主蒸汽引射器高压蒸汽调节阀、主蒸汽引射器旁路调节阀对进入发生器的主蒸汽流量进行调节,通过与再热蒸汽引射器入口相连的再热蒸汽引射器高压蒸汽调节阀、再热蒸汽引射器旁路调节阀对进入发生器的再热蒸汽流量进行调节,调节的目标为:使进入发生器的主蒸汽流量与再热蒸汽流量的比例和从锅炉分别进入汽轮机高压缸的主蒸汽流量与进入汽轮机中低压缸的再热蒸汽流量比例相等;本实用新型系统投资小、能量利用效率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热电联产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热电解耦系统。
背景技术
热电联产是发电机组热与电的联合生产,采用热电联产机组对外供热是提高燃料利用效率的有效手段。但随着我国发电装机容量的增长,特别是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容量的增长,热电联产机组的利用小时数、负荷率普遍偏低。受限于热、电负荷的制约关系,热电联产机组电负荷率过低时,热负荷难以满足用户需求。因此,实现热电解耦提高热电联产机组的灵活性是我国火力发电行业亟待解决的难题。实现热电解耦,就是要满足用户热负荷的需求,同时尽量降低机组输出功率,需要解决的问题包括:
(1)尽量提高锅炉的输出热负荷,从而突破锅炉最小稳燃负荷的限制;
(2)尽量多的采用燃煤发电过程的废热对外供热,从而提高能量利用效率。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热电解耦系统,该系统中燃煤发电机组主蒸汽和再热蒸汽通过蒸汽引射器引射部分燃煤发电系统排热废热,形成驱动吸收式热泵的热源,吸收式热泵同时回收部分凝汽器循环水的热量对外供热;本实用新型系统投资小、能量利用效率高。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热电解耦系统,包括依次相连通的锅炉1、汽轮机高压缸2、汽轮机中低压缸3、凝汽器4、凝结水泵5和回热系统6,还包括发生器703、冷凝器704、蒸发器706和吸收器708依次相连通构成循环回路形成吸收式热泵;所述锅炉1主蒸汽出口通过主蒸汽引射器701与吸收式热泵的发生器703相连通,锅炉1再热蒸汽出口通过再热蒸汽引射器702与吸收式热泵的发生器703相连通,主蒸汽引射器701入口安装有主蒸汽引射器高压蒸汽调节阀713,旁路安装有主蒸汽引射器旁路调节阀714,再热蒸汽引射器702入口安装有再热蒸汽引射器高压蒸汽调节阀715,旁路安装有再热蒸汽引射器旁路调节阀716;所述汽轮机中低压缸3排汽口通过管路分别与主蒸汽引射器701和再热蒸汽引射器702相连通;所述凝汽器4通过凝结水管路与吸收式热泵的蒸发器706相连通,凝结水管路上安装有循环水泵712,利用吸收式热泵回收凝汽器4中的废热,从而进一步提高系统的综合能量利用效率;冷凝器704与蒸发器706相连通的管路上安装有节流阀705;蒸发器706的下端出口通过管路及安装在管路上的工质泵707与蒸发器706上端入口相连通;吸收器708的出口与发生器703的入口相连通的管路上安装有溶液泵709和溶液热交换器711;发生器703的出口经穿过溶液热交换器711的管路及安装在管路上的溶液阀710与吸收器708的入口相连通。
所述发生器703、冷凝器704、蒸发器706和吸收器708依次相连通构成循环回路中的工质为溴化锂和水。
热网水依次通过管路与吸收器708和冷凝器704相连通,从而依次在吸收器708和冷凝器704吸热后对外供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能国际电力股份有限公司丹东电厂;西安交通大学,未经华能国际电力股份有限公司丹东电厂;西安交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919633.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高压轴封漏汽阻汽装置
- 下一篇:一种冷再汽源母管联箱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