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车载空气净化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1919760.8 | 申请日: | 2017-12-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8006653U | 公开(公告)日: | 2018-10-26 |
发明(设计)人: | 尤春兰 | 申请(专利权)人: | 尤春兰 |
主分类号: | B60H3/06 | 分类号: | B60H3/06;B60R16/03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62000 福建省***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下壳体 上壳体 滤网 车载空气净化装置 本实用新型 风口 顶出 吸附 底座 指示灯 金属吸热板 压差传感器 空气净化 侧进风口 车内空气 方便更换 热量散发 双面胶条 外壁顶部 细菌病毒 圆柱体形 装置位置 净化 风机 螺纹 车内 内壁 旋接 光照 流出 侧面 吸收 流动 | ||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载空气净化装置,其结构是下壳体和上壳体为圆柱体形,下壳体底部设金属吸热板底座,下壳体侧面下部延圆周方向上均匀开有若干侧进风口,下壳体内侧上部设风机,下壳体外侧面上部设USB接口,上壳体的内壁底部通过螺纹与下壳体的外壁顶部旋接,上壳体内侧中部设滤网,上壳体顶面上均匀开有若干顶出风口。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可通过双面胶条对装置位置进行固定,在光照较强烈的时间,车内空气在底座吸收的热量散发带动下向上自然流动,通过滤网的净化和吸附后从顶出风口流出,完成对车内有害气体的净化吸附和有害细菌病毒的杀灭,实现了全天候的空气净化,压差传感器及指示灯的设置实现了滤网的及时和方便更换。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车载空气净化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空气净化的需求也日益提升,车载空气净化装置专用于净化汽车内空气的灰尘、有害气体、异味、细菌病毒等。现有技术的车载空气净化装置一般使用风机等装置将车内空气吸入净化器,然后通过过滤或吸附层进行过滤净化,需要不断提供动力,不节能,且无法及时知晓过滤网是否已负载过高,无法及时方便的进行滤网的更换,会影响净化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车载空气净化装置,实现在光照充足的情况下无需动力即可对车内空气进行净化,且方便及时更换滤网。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车载空气净化装置,其结构包括下壳体、上壳体、金属吸热板底座、滤网和风机,其中下壳体和上壳体为圆柱体形,下壳体底部设金属吸热板底座,下壳体侧面下部延圆周方向上均匀开有若干侧进风口,下壳体内侧上部设风机,下壳体外侧面上部设USB接口,上壳体的内壁底部通过螺纹与下壳体的外壁顶部旋接,上壳体内侧中部设滤网,上壳体顶面上均匀开有若干顶出风口。
优选的,侧进风口倾斜设置,侧进风口在下壳体外侧面上的一端低于在下壳体内侧面上的另一端,侧进风口与水平面的夹角为10-45°。
优选的,滤网为“W”形打折滤网,滤网的打折角度为5-30°。
优选的,滤网包括活性炭纤维层和沸石分子筛层,活性炭纤维层上涂有纳米氧化银。
优选的,滤网一侧设压差传感器,上壳体外侧面上设指示灯。
优选的,金属吸热板底座底面上设双面胶条。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结构简单有效,使用时,可通过双面胶条对装置位置进行固定,在光照较强烈的时间,金属吸热板底座可吸收光照产生热量,车内空气自动从侧进风口流入,在底座吸收的热量散发带动下向上自然流动,通过滤网的净化和吸附后从顶出风口流出,完成对车内有害气体的净化吸附和有害细菌病毒的杀灭,在光照条件不佳时,可通过车载电源插入USB接口,为风机供电,在风机的作用下也可实现车内空气从侧进风口流入,实现了全天候的空气净化,压差传感器及指示灯的设置实现了在滤网使用较长时间负载过高时,提示更换滤网,旋接式设计方便上、下壳体分离,实现了滤网的及时和方便更换。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车载空气净化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的1是下壳体、2是上壳体、3是金属吸热板底座、4是侧进风口、5是滤网、6是顶出风口、7是风机、8是USB接口、9是双面胶条、10是压差传感器、11是指示灯。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实用新型有关的构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尤春兰,未经尤春兰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919760.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