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粉末冶金自动成型冲床有效
申请号: | 201721922412.6 | 申请日: | 2017-12-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7941979U | 公开(公告)日: | 2018-10-09 |
发明(设计)人: | 韩必来;王正宇;刘云扬 | 申请(专利权)人: | 扬州迈普瑞粉末冶金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2F3/03 | 分类号: | B22F3/03 |
代理公司: | 北京轻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12 | 代理人: | 谈杰 |
地址: | 225000 江苏省扬***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成型腔 定量器 冲床 本实用新型 成型装置 粉末冶金 进料装置 喷油装置 清洁装置 伸缩机构 自动成型 进料管 支撑板 机座 通孔 清洁度 电动推杆 定量进料 润滑性能 依次连接 活动端 进料斗 排油孔 上冲头 下冲头 自清洁 操控 喷油 保证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粉末冶金自动成型冲床,包括机座、成型装置、清洁装置和进料装置,所述机座包括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所述成型装置包括上冲头、下冲头、成型腔、第一伸缩机构和第二伸缩机构;所述清洁装置包括通孔、喷油装置和排油孔;所述进料装置包括依次连接的进料斗、定量器和进料管,进料管还与电动推杆的活动端固定。本实用新型通过定量器来定量进料,定量器操控简单,进料精度高;喷油装置通过通孔向成型腔喷油来完成自清洁工作,有效保证成型腔的清洁度,提高产品质量,增强了润滑性能,提高了寿命。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粉末冶金制造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粉末冶金自动成型冲床。
背景技术
粉末冶金是制取金属或用金属粉末(或金属粉末与非金属粉末的混合物)作为原料,经过成型和烧结,制造金属材料、复合材料以及各种类型制品的工艺技术,粉末冶金具有独特的化学组成和机械、物理性能,而这些性能是用传统的熔铸方法无法获得的。粉末冶金相对于传统的冶金具有以下优点: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合金成分偏聚,消除粗大、不均匀的铸造组织;可以制备非晶、微晶、准晶、纳米晶和超饱和固溶体等一系列高性能非平衡材料,这些材料具有优异的电学、磁学、光学和力学性能;容易实现多种类型的复合,充分发挥各组元材料各自的特性,是一种低成本生产高性能金属基和陶瓷复合材料的工艺技术;可以生产普通熔炼法无法生产的具有特殊结构和性能的材料和制品,如新型多孔生物材料,多孔分离膜材料、高性能结构陶瓷磨具和功能陶瓷材料等;可以实现成型和自动化批量生产,从而,可以有效地降低生产的资源和能源消耗;可以充分利用矿石、尾矿、炼钢污泥、轧钢铁鳞、回收废旧金属作原料,是一种可有效进行材料再生和综合利用的新技术。
现有的粉末冶金工艺中,压制工序中所用的成形压制设备,大多为机械压机和冲床,而用于粉末冶金成形的普通冲床,用手工或半自动模具压制粉末冶金制品,劳动生产效率低,手加料和操作机器,既不安全,又影响压制品质量,传统的粉末冶金冲床在冶金过程中加料不能够定量加料,出品质量低,而且粉末往往在外部散落较多,浪费原料,增加成本。另外,现有的粉末冶金模具,在成型过程中,粉料容易掉进模具的定模与冲头的配合间隙中,造成模具的脱模阻力变大或损坏,从而造成不良品,为了保证模具的寿命以及产品表面内光洁度,对于模具的洁净度要求就较高。
申请号为CN201620753871.5的实用新型专利“一种粉末冶金成形全自动冲床”公开了以下技术方案:一种粉末冶金成形全自动冲床,包括本体、油缸、冲压杆、上冲压模具、冲压腔、冲压板和第二伸缩杆,所述本体的上部内腔中安装有控制器,所述本体的上部设有送料装置,且送料装置的底部设有送料管,所述送料管的上部从上到下依次设有第一电磁阀、定量筒和第二电磁阀,且送料管的下部设有夹紧装置,第一伸缩杆的另一端与本体的侧壁连接,所述本体的侧壁下端设安装有红外线探测器,所述本体的下部上表面右端设有细过滤网,且细过滤网的底部设有粉末收集装置,所述粉末收集装置的底端设有抽风机。
上述方案通过定量进料出品质量高,通过粉末收集装置能够收集散落的粉末,使原料被充分的利用,节约成本。但是上述方案无法解决粉末堆积的问题,没有自清洁功能,并且进料结构过于复杂,控制麻烦,并不适用于实际生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粉末冶金自动成型冲床,该冲床操作控制简单,能够定量进料,并具有自清洁功能,能够保证成型腔清洁度,提高产品质量,降低冲头和成型腔之间的摩擦力。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扬州迈普瑞粉末冶金有限公司,未经扬州迈普瑞粉末冶金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92241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