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填料有效
申请号: | 201721923523.9 | 申请日: | 2017-12-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8038116U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02 |
发明(设计)人: | 张丽;王君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首创嘉净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3/10 | 分类号: | C02F3/10 |
代理公司: | 苏州市中南伟业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57 | 代理人: | 杨慧林;冯瑞 |
地址: | 215000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塑料圆柱体 螺旋槽 块状聚氨酯载体 聚氨酯载体 活性载体 平行设置 塑料圆柱 悬浮状态 两端部 曝气池 端盖 曝气 申请 填充 微生物 平行 体内 延伸 | ||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填料,所述的填料包括塑料圆柱体、填充在所述的塑料圆柱体内的聚氨酯载体,所述的塑料圆柱体的两端部连接有端盖,所述的塑料圆柱体包括塑料圆柱体外环,所述的塑料圆柱体外环的外表面设置有多个螺旋槽,所述的螺旋槽从所述的塑料圆柱体外环的一端部延伸至另一端部,多个所述的螺旋槽相互平行设置。本申请所述的比重接近水,直接投加到曝气池中作为微生物的活性载体,在曝气时处于悬浮状态,并使内部块状聚氨酯载体横截面处于平行于水平面的形态。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一种填料。
背景技术
在污水处理领域,填料主要用于接触氧化工艺,微生物会在填料的表面进行累积,以增大与污水的表面接触,对污水进行降解处理。装于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内的悬浮组合填料,在空心塑料圆柱体内填充聚氨酯海绵,塑料圆柱体表面为状,其作用是增大气-液的接触面,使其相互强烈混合。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填料。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填料,所述的填料包括塑料圆柱体、填充在所述的塑料圆柱体内的聚氨酯载体,所述的塑料圆柱体的两端部连接有端盖,所述的塑料圆柱体包括塑料圆柱体外环,所述的塑料圆柱体外环的外表面设置有多个螺旋槽,所述的螺旋槽从所述的塑料圆柱体外环的一端部延伸至另一端部,多个所述的螺旋槽相互平行设置。
优选地,所述的聚氨酯载体内具有微孔,所述的微孔的直径为0.2~0.5mm,孔间距为0.5~2mm。
优选地,所述的聚氨酯载内的微孔的表面呈锯齿状。
优选地,所述的塑料圆柱体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的塑料圆柱体外环内的中心环,所述的塑料圆柱体外环与所述的中心环之间通过多个第一连接筋相连接。
优选地,所述的端盖包括与所述的塑料圆柱体外环相对应的端盖外环、设于所述的端盖外环内的中间环,所述的中间环与所述的端盖外环内通过多个第二连接筋相连接。
优选地,所述的塑料圆柱体外环上设置有多个第一安装孔,所述的端盖外环上设置有多个插入所述的第一安装孔内的第一安装柱。
优选地,所述的中心环上设置有多个第二安装孔,所述的中间环上设置有多个插入所述的第二安装孔的第二安装柱。
优选地,所述的塑料圆柱体外环与所述的中心环与所述的第一连接筋的表面呈锯齿状。
优选地,所述的端盖外环与所述的中间环与所述的第二连接经的表面呈锯齿状。
本申请所述的比重接近水,直接投加到曝气池中作为微生物的活性载体,在曝气时处于悬浮状态,并使内部块状聚氨酯载体横截面处于平行于水平面的形态。填料依靠曝气池内的曝气和水流的提升作用而处于流化状态,漂浮的载体在装置内随着混合液的回旋翻转作用而自由移动,从而达到高效污水处理的目的。内部填充的聚氨酯选用优质功能材料、经科学结构化设计,将聚酯、聚醚、溶孔剂、改性剂等材料,通过吸附生物促进剂与生物活化因子经特殊分子活化工艺制成生物亲和性的流化载体,具有比表面积大、溶水性好、完全流化、挂膜迅速、生物活化性能优异、传质效果好、处理效率高等优点。
本申请的填料的比表面积比现有技术中的更大,比表面积最大可达3.5×105m2/m3;传统的填料挂膜时间长,一般需要1个月,填充率为40%左右,COD去除率60-80%,而本申请的填料填充率显著降低,仅为10%-30%;本申请的填料微孔和粗孔的发泡体有很强的表面吸附能力和吸水性,且易于挂膜,两个小时内微生物就能在载体内繁殖生长,2个星期的时间内出水水质已能保持稳定,硝化和反硝化效果更佳,除氮能力更强,和其他填料相比,流化床能耗明显降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所述的填料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首创嘉净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苏州首创嘉净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923523.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