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生物膜-膜生物耦合污水处理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1925394.7 | 申请日: | 2017-12-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8022775U | 公开(公告)日: | 2018-10-30 |
发明(设计)人: | 张潇源;魏卡佳;黄霞;曹效鑫;梁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清华大学 |
主分类号: | C02F3/12 | 分类号: | C02F3/12;C02F3/34;C02F3/00 |
代理公司: | 北京清亦华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01 | 代理人: | 赵天月 |
地址: | 10008***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膜过滤 壳体 生物反应空间 隔板 污水处理装置 生物耦合 生物膜 生物载体填料 膜组件 曝气口 本实用新型 耐冲击负荷 垂直设置 顶部设置 水流通孔 污泥膨胀 运行成本 出水口 进水口 膜污染 出水 减小 紧凑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生物膜‑膜生物耦合污水处理装置。包括:壳体,所述壳体中设置有隔板,所述隔板在所述壳体中限定出生物反应空间以及膜过滤空间,所述隔板的底部具有第一水流通孔,所述壳体靠近所述生物反应空间的一侧设置有进水口,所述壳体靠近所述膜过滤空间一侧的顶部设置有出水口;生物载体填料,所述生物载体填料设置在所述生物反应空间中,且所述生物反应空间的底部,设置有曝气口;膜组件,所述膜组件垂直设置在所述膜过滤空间中,且所述膜过滤空间的底部,设置有膜过滤曝气口。该生物膜‑膜生物耦合污水处理装置耐冲击负荷,构造简单紧凑,占地面积小,污泥膨胀率低,并且出水更加优质稳定,还能进一步减小膜污染,降低能耗和运行成本。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水处理领域,具体地,涉及生物膜-膜生物耦合污水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人口规模的不断扩大和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城市生活污水以及工业污水的排放量也随之增长,污水处理负荷持续加重,这对污水处理水平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近年来,通过生物反应器对污水作进一步处理,成为主要趋势。微生物可以去除污水中溶解性和胶体状态的可生化有机物以及磷素、氮素等,具有高效率、低能耗、低成本、操作简单以及反应条件温和等优点。
然而,目前的污水处理系统仍有待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是基于发明人对以下事实和问题的发现和认识作出的:
发明人发现,目前利用微生物处理污水的装置,均存在一些缺陷。例如,生物膜法虽然具有耐冲击负荷、占地面积小、污泥膨胀率低等优点,反应器内游离微生物也较少,然而在实际运行中,微生物群容易从生物载体填料表面脱落,使得出水澄清度降低,出水水质不稳定。另一方面,膜生物反应器(MBR)作为一种由膜分离单元与生物处理单元相结合的新型水处理技术,具有出水优质稳定、剩余污泥量少、占地面积小等优点,然而传统的MBR中污泥浓度较高,游离微生物的存在容易形成膜污染,导致出水压力与运行成本的增加。
有鉴于此,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生物膜-膜生物耦合污水处理装置。具体的,所述生物膜-膜生物耦合污水处理装置包括:壳体,所述壳体中设置有隔板,所述隔板在所述壳体中限定出生物反应空间以及膜过滤空间,所述隔板的底部具有第一水流通孔,所述壳体靠近所述生物反应空间的一侧设置有进水口,所述壳体靠近所述膜过滤空间一侧的顶部设置有出水口;生物载体填料,所述生物载体填料设置在所述生物反应空间中,且所述生物反应空间的底部,设置有曝气口;膜组件,所述膜组件垂直设置在所述膜过滤空间中,且所述膜过滤空间的底部,设置有膜过滤曝气口。由此,该生物膜-膜生物耦合污水处理装置不仅耐冲击负荷,构造简单紧凑,占地面积小,污泥膨胀率低,并且出水更加优质稳定,还能进一步减小膜污染,降低能耗和运行成本。
具体的,所述生物反应空间中具有第一隔板,所述第一隔板垂直设置在所述生物反应空间中,所述第一隔板的顶部与所述壳体之间或者所述第一隔板的底部与所述壳体之间均预留有水流通路,所述壳体、所述第一隔板以及所述隔板之间,限定出依次排列的升流区以及降流区。由此,污水可在所述生物反应空间内折流式流动,增大了污水与生物载体填料的接触面积,从而提高了污水处理效率。
具体的,所述生物反应空间中具有多个平行排列的所述第一隔板。由此,所述生物反应空间内包括多个依次排列的升流区以及降流区,污水可在所述多个依次排列的升流区以及降流区内折流式流动,进一步增大了污水与生物载体填料的接触面积,进一步提高了污水处理效率。
具体的,所述升流区的体积小于所述降流区的体积。由此,污水在所述降流区的流动速度比较慢,有利于在降流区形成缺氧或厌氧环境,以便微生物对污水进行缺氧或厌氧处理,进一步提高了污水处理效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清华大学,未经清华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92539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负压引流式污水处理装置
- 下一篇:一种曝气沉淀一体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