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液晶显示模组有效
申请号: | 201721927229.5 | 申请日: | 2017-12-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7780419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8-28 |
发明(设计)人: | 杨振恢;吴苏;李志成;李建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信利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F1/133 | 分类号: | G02F1/133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罗满 |
地址: | 516600 广东省汕***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光电转换模组 液晶显示模组 可充电电池 本实用新型 非显示区域 上透明基板 电流储存 续航能力 耗电量 工作层 液晶 吸收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液晶显示模组,通过在上透明基板背向液晶工作层的表面的非显示区域设置光电转换模组,通过光电转换模组可以吸收一部分外界的光线并产生电流,进而通过可充电电池将光电转换模组产生的电流储存起来,从而极大的增加可充电电池的续航能力,相当于降低了液晶显示模组的耗电量。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图像显示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液晶显示模组。
背景技术
随着显示模组的功能日益强大,同时用户对于显示模组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在现阶段,市面上常见的显示模组大部分为LCD(Liquid Crystal Display)显示模组,即液晶显示模组。对于液晶显示模组来说,由于其工作原理的限制,其通常为背发光设计,即液晶显示模组需要设置额外一个可以发光的背光板来充当光源,进而通过遮挡一部分光线来在液晶显示模组的表面产生图案。
对于目前自带背光板的液晶显示模组中,通常背光板发出的光线仅仅有一半左右最终会透过液晶显示模组,而另一半光线就会被遮挡而浪费掉,这就导致液晶显示模组整体的耗电量较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液晶显示模组,有效降低液晶显示模组的耗电量。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液晶显示模组,所述液晶显示模组包括上透明基板、液晶工作层、下透明基板和背光层;
所述液晶工作层位于所述上透明基板与下透明基板之间,所述上透明基板背向所述液晶工作层的表面贴合有上偏振片,所述下透明基板背向所述液晶工作层的表面贴合有下偏振片,所述下偏振片的表面设置有所述背光层,所述液晶工作层通过第一导电线路层连接驱动IC;
所述上透明基板背向所述液晶工作层的表面的非显示区域设置有光电转换模组,所述光电转换模组电连接所述第一导电线路层,以将所述光电转换模组生成的电流通过与所述第一导电线路层连接柔性电路板充入可充电电池。
可选的,所述光电转换模组连接有第二导电线路层,所第二导电线路层电连接所述第一导电线路层;其中,所述第二导电线路层中设置有用于稳定所述光电转换模组输出电压大小的稳压电路。
可选的,所述光电转换模组连接有第二导电线路层,所第二导电线路层电连接所述第一导电线路层;其中,所述第二导电线路层中设置有用于限制所述光电转换模组输出电流大小的限流电路。
可选的,所述光电转换模组包括朝向所述上偏振片的N型掺杂层和朝向所述上透明基板的P型掺杂层;其中,所述N型掺杂层表面设置有第一栅线,所述P型掺杂层表面设置有第二栅线,所述第一栅线与所述第二栅线均连接所述第一导电线路层。
可选的,所述光电转换模组包括朝向所述上偏振片的P型掺杂层和朝向所述上透明基板的N型掺杂层;其中,所述P型掺杂层表面设置有第一栅线,所述N型掺杂层表面设置有第二栅线,所述第一栅线与所述第二栅线均连接所述第一导电线路层。
可选的,所述第一栅线包括多段沿直线分布的子栅线,相邻所述子栅线之间通过电连接线电连接。
可选的,所述液晶工作层包括CF工作层、TFT工作层和液晶;
所述CF工作层包括彩色滤光层、第一配向层和设置在所述彩色滤光层与所述第一配向层之间的公共电极层;所述TFT工作层包括像素电极层和贴合在所述像素电极层表面的第二配向层;
所述第一配向层的表面设置有第一沟槽,所述第二配向层的表面设置有与所述第一沟槽向垂直的第二沟槽,所述第一沟槽与所述第二沟槽之间设置有所述液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信利光电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信利光电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927229.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