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NB-IoT设备绑定方法和一种物联网控制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780000683.2 | 申请日: | 2017-07-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8521857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03 |
发明(设计)人: | 洪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L29/08 | 分类号: | H04L29/08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高永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138 | 代理人: | 张耀光 |
地址: | 100085 北京市海淀区清河***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nb iot 设备 绑定 方法 联网 控制系统 | ||
本公开实施例公开了一种NB‑IoT设备绑定方法和一种物联网控制系统,属于通信技术领域。该方法包括:NB‑IoT设备在检测到第一操作指令时,向云管理平台发送第一绑定消息,第一绑定消息中携带有NB‑IoT设备的设备信息和第一设备标识;云管理平台将设备信息与第一设备标识对应存储;管理终端在检测到第二操作指令时,获取待绑定的NB‑IoT设备的第一设备标识,管理终端向云管理平台发送第二绑定消息,第二绑定消息中携带有第一设备标识;云管理平台基于第二绑定消息中携带的第一设备标识,在本地查找第一设备标识对应的设备信息,将设备信息发送给管理终端;管理终端将设备信息存储为绑定NB‑IoT设备的设备信息。通过本公开可以将NB‑IoT设备绑定在管理终端上。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通讯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NB-IoT设备绑定方法和一种物联网控制系统。
背景技术
在5G(5th-Generation,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中,除了涵盖常规的手机与基站之间的连接之外,还要渗入到物联网领域。在物联网领域中,可以通过 5G技术使得家庭中的各种设备如电脑、平板电脑、手机、空调、电饭煲、冰箱、电视机、洗衣机以及传感器等都能够接入到物联网中,实现“万物互联”。
为了使得“万物互联”,就需要在5G技术中实现大规模的物与物之间的连接。针对上述问题,在5G技术中提出了NB-IoT(Narrow Band Internet of Things,窄带物联网)技术,NB-IoT技术是一个新兴的技术。NB-IoT构建于移动蜂窝网络中,支持低等智能设备在广域网的移动蜂窝网络中的数据连接。NB-IoT 中低等智能设备的通讯只是简单的通讯,只传输一些关键的交互信息,而不像利用高等智能设备如手机一样在上网浏览网页、视频的过程中,需要传输大规模的数据而需要很大的带宽。一般在NB-IoT中实现物联网只需消耗大约 180KHz的带宽。
在物联网的应用中,可以通过手机等高等智能设备去管理其他低等智能设备如空调、电饭煲、冰箱、电视机、洗衣机以及传感器等。在使得手机等高等智能设备可以管理其他低等智能设备之前,需要将这些低等智能设备绑定到高等智能设备中的管理模块中,以使得高等智能设备能够识别它所需要管理的低等智能设备,进而使得高等智能设备可以去管理绑定好的低等智能设备。在相关技术中,将一个低等智能设备绑定到一个高等智能设备中,一般是通过Wi-Fi 实现的。例如,一个低等智能设备可以绑定到处于同一Wi-Fi环境下的一个高等智能设备中。然而在相关技术中,低等智能设备渐渐不再支持Wi-Fi技术了,转而开始支持NB-IoT技术。因此对于只支持NB-IoT技术的低等智能设备,再通过Wi-Fi实现将其绑定到一个高等智能设备的方案就不可用了。
发明内容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
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NB-IoT设备绑定方法,所述方法应用于物联网控制系统,所述物联网控制系统包括NB-IoT设备、核心网的云管理平台和管理终端;
所述NB-IoT设备在检测到第一操作指令时,向所述云管理平台发送第一绑定消息,所述第一绑定消息中携带有所述NB-IoT设备的设备信息和第一设备标识;
所述云管理平台将所述设备信息与所述第一设备标识对应存储;
所述管理终端在检测到第二操作指令时,获取待绑定的所述NB-IoT设备的第一设备标识,所述管理终端向所述云管理平台发送第二绑定消息,所述第二绑定消息中携带有所述第一设备标识;
所述云管理平台基于所述第二绑定消息中携带的所述第一设备标识,在本地查找所述第一设备标识对应的所述设备信息,将所述设备信息发送给所述管理终端;
所述管理终端将所述设备信息存储为绑定NB-IoT设备的设备信息。
通过本公开实施例,通过云管理平台使得NB-IoT设备和管理终端,可以相互通信,进而可以将NB-IoT设备绑定在管理终端上,以便后续管理终端对 NB-IoT设备进行管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未经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8000068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