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层叠体的剥离检查方法和剥离检查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80002101.4 | 申请日: | 2017-04-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7735680B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23 |
发明(设计)人: | 城下悟;田中隆介;森雅司 | 申请(专利权)人: | 非破坏检查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G01N29/11 | 分类号: | G01N29/11;G01N29/48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27 | 代理人: | 黄纶伟;蔡丽娜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层叠 剥离 检查 方法 装置 | ||
本发明提供剥离检查方法和剥离检查装置,即使在检查部位存在加强板等障碍物,也能够简单且明确地检测出层叠体的层间剥离,并且能够在短时间内对较大的检查范围进行检查。剥离检查装置具有:发送探头(2a),其使超声波以规定的折射角(θ)入射至层叠体(10);接收探头(2b),其接收反复在多个部件的界面上反射而传播的传输波;以及探头保持单元,其对发送探头(2a)与接收探头(2b)以隔开规定的间隔(L)的方式进行保持。接收在健全部中传播的传输波,求出在接收到的传输波的回波高度为规定值以上时所检测出的检测长度作为基准检测长度。接收在检查对象部(E)中传播的传输波,测量在接收到的传输波的回波高度为规定值以上时所检测出的检测长度,通过将所测量的检测长度与基准检测长度进行比较来对检查对象部(E)有无层间剥离(D)进行检查。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层叠体的剥离检查方法和剥离检查装置。具体而言,涉及如下的层叠体的剥离检查方法和剥离检查装置:使超声波从配置在由多个部件层叠而成的层叠体的一侧入射,并接收在所述层叠体内传播的超声波,通过对接收到的超声波进行评价来检查有无层间剥离。
背景技术
一直以来,层叠体的剥离检查对象多为管、容器等,通常情况下,在检查时,人们进入到管、容器等的内部,从内部进行目视检查、敲音检查、针孔检查等。因此,在检查时,必须停止作业,检查需要大量的时间。
另一方面,作为如上所述的检查方法,提出了例如专利文献1所述那样的在不停止作业的情况下检查内衬的剥离的方法。在专利文献1的方法中,使超声波脉冲从配管或容器的外部入射,求出超声波脉冲在健全部处的多重反射的各反射次数的变动范围与在模拟剥离部处的多重反射的各反射次数的变动范围不重复的区域,求出比所求出的区域处的最小反射次数大且区域的高度为规定值以上的反射波的反射次数,在层叠体的检查部中接收多重反射波,通过与预先求出的健全部的规定值以上的反射波的回波高度进行比较来检查有无层间剥离。
但是,在上述方法中,当在检查部存在加强板等障碍物时,无法在试验体的表面上配置探头,从而产生无法进行检查的范围。此外,在针对较大面积的试验范围进行检查的情况下,需要使探头在试验范围的整个表面上进行扫描,从而检查时间消耗较多,用于检查的费用也会变高。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许第5624250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鉴于现有的情况,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即使在检查部位处存在加强板等障碍物,也能够简单且明确地检测出层叠体的层间剥离,并且能够在短时间内对较大的检查范围进行检查的剥离检查方法和剥离检查装置。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剥离检查方法的特征在于,使超声波从配置于由多个部件层叠而成的层叠体的一侧的传感器入射,并且接收在所述层叠体内传播的超声波,通过对接收到的超声波进行评价来检查有无层间剥离,所述传感器具有:发送探头,其使所述超声波以规定的折射角入射至所述层叠体;接收探头,其接收反复在所述多个部件的界面上反射而传播的传输波;以及探头保持单元,其对所述发送探头与所述接收探头以隔开规定的间隔的方式进行保持,利用所述探头保持单元将所述发送探头和所述接收探头以设定的探头间隔配置在所述层叠体的健全部处,接收在所述健全部中传播的所述传输波,求出在接收到的传输波的回波高度为规定值以上时所检测出的检测长度作为基准检测长度,利用所述探头保持单元将所述发送探头和所述接收探头以与所述设定的探头间隔相同的间隔夹着所述层叠体的检查对象部配置,接收在所述检查对象部中传播的所述传输波,对在接收到的传输波的回波高度为规定值以上时所检测出的检测长度进行测量,通过将测量出的检测长度与所述基准检测长度进行比较来对所述检查对象部中有无所述层间剥离进行检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非破坏检查株式会社,未经非破坏检查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80002101.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