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机器人运动轨迹规划方法及相关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80002229.0 | 申请日: | 2017-01-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7980108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09 |
发明(设计)人: | 张志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配天智能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5D1/02 | 分类号: | G05D1/02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王宝筠 |
地址: | 518104 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沙***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机器人 运动 轨迹 规划 方法 相关 装置 | ||
本方案涉及运动控制领域,尤其涉及机器人运动轨迹规划技术。在一种机器人运动轨迹规划方法中,根据第一CP运动轨迹段和第二CP运动轨迹段确定n次Bezier曲线的特征点,n不小于4(401);根据上述特征点构建n次Bezier曲线,作为第一CP运动轨迹段和第二CP运动轨迹段之间的平滑过渡轨迹段(402)。由于采用n次Bezier曲线作为两CP运动轨迹段之间的平滑过渡轨迹段,该平滑过渡轨迹段在其起始点与第一CP运动轨迹段相切且曲率相同,同时在其终止点与第二CP运动轨迹段相切且曲率相同,从而可实现连续CP运动的平滑转接,同时,速度不必降为0,并且,加速度不跳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运动控制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机器人运动轨迹规划技术。
背景技术
在对机器人运动控制中,被控部件(例如操作臂)的轨迹运动方式可分为CP运动(连续运行,包括直线运动和圆弧运动)和PTP运动(点到点运动)。
在对机器人进行运动轨迹规划时,可能需要多段CP运动连续进行。以两段CP运动连续进行为例,请参见图1a,CP运动轨迹段1(也可称为轨迹段1)和CP运动轨迹段2(也可称为轨迹段2)可分别为直线段,此外,还可圆弧段与圆弧段(图1b)、圆弧段与直线段(图1c和图1d)连续进行。
在单段CP运动的规划中,其初速度和末速度都为0,如果在多段CP连续运动的过程中令每段CP运动的初始速度和末速度都降为0,会大大降低工作效率,并且频繁的加减速也会对电机和减速器的寿命有影响。因此,运动轨迹规则的趋势是不令多段CP连续运动中的各段CP运动的速度降为零。
这就面临另一问题:仍请参见图1a,若连续的直线段不在同一直线上,就会有尖角。尖角的顶点为O(O点是两轨迹段的交点)。同理,请参见图1b,若连续的两圆弧段切线不重合,也会有尖角。同理,若直线段与的圆弧段的切线不重合(请参见图1c和图1d),也会有尖角。速度不为0通过尖角的话,会产生振动。
为此,可在连续的两CP运动轨迹段之间设计平滑过渡轨迹段。例如,请参见图2,可采用矢量叠加法得到平滑过渡轨迹段。这种方式通过空间向量加法,令图2中轨迹段1从拐出点A到交点O的插补点,与轨迹段2从拐入点B到交点O的插补点重合。叠加后的插补点会组成空间的一段弧形(也即图2中点A与点B之间的弧形),使轨迹平滑。
也即,最终规划出的运行轨迹是,由C点运行至A点,之后拐出轨迹段1,进入点A和点B之间的平滑过渡轨迹段,再由点B拐入轨迹段2,最后到达D。
当然,对于超过两段CP运动的连续运动,可分别对两两连续的CP运动轨迹段进行如此设计。
矢量叠加法虽然对前后相连的CP运动进行了平滑,但在实际应用中,如图1a-1d所示,有直线段与直线段转接、直线段与圆弧段转接、圆弧段与圆弧段转接。矢量叠加法虽可用圆弧替代尖角,但其仅在直线段与直线段转接的场景下肯定适用,在直线段与圆弧段转接、圆弧段与圆弧段的转接中可能无法找到与两条轨迹都相切的圆弧。这是因为空间中相交的直线段与直线段是肯定共面的,但是直线段与圆弧段、圆弧段与圆弧段都不一定共面,在不共面的情况下就无法找出公切的圆弧转接。
因此,现在需要机器人运动轨迹规划技术解决方案,以令无论连续的运动轨迹段是否共面均能进行平滑转接,并在拐点处(拐入点和拐出点)速度连续(也即速度不必降为0)。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机器人运动轨迹规划方法及相关装置,以令连续的CP运动平滑转接,同时,速度不必降为0。
本申请发明人在研究过程中发现:
Bezier曲线由线段和节点组成的数学曲线。其整体形状并不局限于圆弧,可实现非共面的轨迹平滑,从而可应用在机器人运动轨迹规划方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配天智能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深圳配天智能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8000222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