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可编程的溶瘤病毒疫苗系统及其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780002478.X | 申请日: | 2017-08-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8064305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08 |
发明(设计)人: | 谢震;黄慧雅;刘乙齐;廖微曦 | 申请(专利权)人: | 清华大学;北京合生基因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12N15/861 | 分类号: | C12N15/861;C12N15/863;C12N15/869;C12N15/867;C12N7/01;C12N5/10;A61K39/00;A61K35/761;A61K35/763;A61K35/768;A61P35/00 |
代理公司: | 北京清亦华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01 | 代理人: | 赵天月 |
地址: | 10008***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可编程 病毒 疫苗 系统 及其 应用 | ||
1.一种表达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核酸分子,所述第一核酸分子含有肿瘤细胞特异性启动子;
第二核酸分子,所述第二核酸分子与所述第一核酸分子可操作地连接,所述第二核酸分子编码转录激活因子;
第三核酸分子,所述第三核酸分子含有所述转录激活因子的第一识别序列;
第四核酸分子,所述第四核酸分子与所述第三核酸分子可操作地连接,所述第四核酸分子含有第一启动子和第一调控元件,所述第一启动子为miniCMV,所述第一调控元件包括多个重复的tetO序列,所述多个重复的tetO序列的至少之一设置在所述第一启动子的下游;
第五核酸分子,所述第五核酸分子与第四核酸分子可操作地连接,所述第五核酸分子编码第一调控蛋白,所述第一调控蛋白为LacI;
第六核酸分子,所述第六核酸分子含有所述转录激活因子的第二识别序列;
第七核酸分子,所述第七核酸分子与所述第六核酸分子可操作地连接,所述第七核酸分子含有第二启动子和第二调控元件,所述第二启动子为miniCMV,所述第二调控元件包括多个重复的LacO序列,所述多个重复的LacO序列的至少之一设置在所述第二启动子的下游;
第八核酸分子,所述第八核酸分子与第七核酸分子可操作地连接,并且所述第八核酸分子编码第二调控蛋白,所述第二调控蛋白为tetR-KRAB;
第九核酸分子,所述第九核酸分子与所述第五核酸分子可操作地连接,所述第九核酸分子被配置为条件性抑制所述第一调控蛋白的表达,所述第九核酸分子含有被第一microRNA特异性识别的核酸序列,所述第一microRNA为正常细胞特异性microRNA;
第十核酸分子,所述第十核酸分子与所述第八核酸分子可操作地连接,所述第十核酸分子被配置为条件性抑制所述第二调控蛋白的表达,所述第十核酸分子含有被第二microRNA特异性识别的核酸序列,所述第二microRNA为异常细胞特异性microRNA;
其中,
所述第一调控元件适于通过结合所述第二调控蛋白抑制所述第一启动子的功能,所述第二调控元件适于通过结合所述第一调控蛋白抑制所述第二启动子的功能;
所述第一核酸分子与所述第二核酸分子负载在第一表达载体上,所述第三核酸分子、所述第四核酸分子、所述第五核酸分子以及所述第九核酸分子负载在第二表达载体上,所述第六核酸分子、所述第七核酸分子、所述第八核酸分子以及所述第十核酸分子负载在第三表达载体上;
所述第一表达载体、第二表达载体和第三表达载体分别选自腺病毒载体;
所述第五核酸分子进一步包括编码目的蛋白的序列,所述目的蛋白包括病毒复制包装蛋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表达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肿瘤细胞特异性启动子为选自甲胎蛋白特异性启动子,Survivin基因启动子, 人端粒酶逆转录酶基因启动子, 胆囊收缩素A受体基因启动子,癌胚抗原启动子,原癌基因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启动子,前列腺素内氧化酶还原酶2启动子,E2F-1基因启动子,黏蛋白启动子,酪氨酸酶启动子至少之一。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表达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录激活因子为选自Gal4VP16、Gal4vp64、dCas9-VPR、dCas9-VP64、dCas9-VP16以及rtTA 至少之一。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表达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识别序列与所述第二识别序列分别独立地选自5×UAS, 7×tetO以及dCas9的靶标序列至少之一。
5.根据权利要求的1所述的表达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病毒复制包装蛋白包括选自腺病毒E1基因、E1A基因、E1B基因、E2基因和E4基因至少之一。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表达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目的蛋白进一步包括免疫效应因子。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表达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免疫效应因子包括选自拮抗PD-1基因、拮抗PD-L1基因、拮抗CTLA4基因、拮抗Tim-3基因、GM-CSF、IL-2、IL-12、IL-15至少之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清华大学;北京合生基因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清华大学;北京合生基因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80002478.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