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检测高致病性的病毒性出血性败血症病毒的生物标志物及诊断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80002560.2 | 申请日: | 2017-04-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7922982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20 |
发明(设计)人: | 郑载勋;赵炫国;成美沼;赵眉英;朴明爱;池宝荣;黄晟敦;黄智妍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立水产物品质管理院 |
主分类号: | C12Q1/70 | 分类号: | C12Q1/70;C12Q1/6869;G01N33/569 |
代理公司: | 北京信慧永光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90 | 代理人: | 王芬;张淑珍 |
地址: | 韩国***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检测 致病性 病毒性 血性 败血症 病毒 生物 标志 诊断 方法 | ||
1.用于检测病毒性出血性败血症病毒(VHSV)的生物标志物组合物,所述生物标志物组合物包含至少一种多肽作为活性成分,
其中,所述至少一种多肽选自于由以下所组成的组:1)在由SEQ ID NO:1表示的VHSV的NV蛋白的氨基酸序列中,其中第56位的丝氨酸(S)被置换为亮氨酸(L)的多肽;2)在由SEQID NO:1表示的VHSV的NV蛋白的氨基酸序列中,其中第8位的丝氨酸(S)被置换为天冬酰胺(N)的多肽;3)在由SEQ ID NO:1表示的VHSV的NV蛋白的氨基酸序列中,其中第81位的苏氨酸(T)被置换为丙氨酸(A)的多肽;4)在由SEQ ID NO:1表示的VHSV的NV蛋白的氨基酸序列中,其中第88位的缬氨酸(V)被置换为异亮氨酸(I)的多肽;5)在由SEQ ID NO:1表示的VHSV的NV蛋白的氨基酸序列中,其中第117位的甘氨酸(G)被置换为天冬氨酸(D)的多肽;或6)在由SEQ ID NO:1表示的VHSV的NV蛋白的氨基酸序列中,其中第119位的谷氨酸(E)被置换为赖氨酸(K)的多肽。
2.用于检测病毒性出血性败血症病毒(VHSV)的生物标志物组合物,所述生物标志物组合物包含一种或至少两种多核苷酸作为活性成分,其中,所述一种或至少两种多核苷酸选自于由以下所组成的组:1)在由通过SEQ ID NO:2表示的核苷酸序列组成的VHSV的NV基因中,其中第23位的碱基被置换为腺嘌呤(A)的基因;2)在由通过SEQ ID NO:2表示的核苷酸序列组成的VHSV的NV基因中,其中第167位的碱基被置换为胸腺嘧啶(T)的基因;3)在由通过SEQ ID NO:2表示的核苷酸序列组成的VHSV的NV基因中,其中第241位的碱基被置换为鸟嘌呤(G)的基因;4)在由通过SEQ ID NO:2表示的核苷酸序列组成的VHSV的NV基因中,其中第262位的碱基被置换为腺嘌呤(A)的基因;5)在由通过SEQ ID NO:2表示的核苷酸序列组成的VHSV的NV基因中,其中第350位的碱基被置换为腺嘌呤(A)的基因;或6)在由通过SEQID NO:2表示的核苷酸序列组成的VHSV的NV基因中,其中第355位的碱基被置换为腺嘌呤(A)的基因。
3.检测一种或至少两种氨基酸的试剂在制备用于诊断和/或检测病毒性出血性败血症病毒(VHSV)感染的受试者的VHSV的试剂盒中的用途,其中,
所述一种或至少两种氨基酸选自于由以下所组成的组:1)在由SEQ ID NO:1表示的VHSV的NV蛋白的氨基酸序列中,其中第56位的丝氨酸(S)被置换为亮氨酸(L)的氨基酸;2)在由SEQ ID NO:1表示的VHSV的NV蛋白的氨基酸序列中,其中第8位的丝氨酸(S)被置换为天冬酰胺(N)的氨基酸;3)在由SEQ ID NO:1表示的VHSV的NV蛋白的氨基酸序列中,其中第81位的苏氨酸(T)被置换为丙氨酸(A)的氨基酸;4)在由SEQ ID NO:1表示的VHSV的NV蛋白的氨基酸序列中,其中第88位的缬氨酸(V)被置换为异亮氨酸(I)的氨基酸;5)在由SEQ IDNO:1表示的VHSV的NV蛋白的氨基酸序列中,其中第117位的甘氨酸(G)被置换为天冬氨酸(D)的氨基酸;或6)在由SEQ ID NO:1表示的VHSV的NV蛋白的氨基酸序列中,其中第119位的谷氨酸(E)被置换为赖氨酸(K)的氨基酸。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途,其中,所述受试者选自于由以下所组成的组:岩鱼、比目鱼、鲷鱼、七带石斑鱼、鲻鱼、海鲈、鰶、大菱鲆、河豚、鲭鱼、斑头六线鱼、金枪鱼、石首鱼、黄尾鱼、竹荚鱼、鲤鱼、无鳞鲤、日本鳗鲡、鲶鱼、鳅、和鲫鱼。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立水产物品质管理院,未经国立水产物品质管理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80002560.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