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非血管腔道导丝有效
申请号: | 201780002806.6 | 申请日: | 2017-10-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8064180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11 |
发明(设计)人: | 郑忠伟;黄云腾;袁庆;王攀;严航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英诺伟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M25/09 | 分类号: | A61M25/09;A61M25/098 |
代理公司: | 上海慧晗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343 | 代理人: | 徐桂凤 |
地址: | 上海市浦东新区自由贸易试***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血管 腔道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非血管腔道导丝,包括由金属材料制备的芯轴和球头,芯轴插入端的外径小于非插入端的外径,芯轴插入端连接有球头,芯轴外套设有包塑层,球头的外径大于包塑层插入端的外径,球头的外径不大于包塑层非插入端的外径。导丝通过在远端采用直径略大于包塑层的球头,可以有效的避免导丝在实际使用过程中脱落,或者是在插入过程中远端的包塑层容易卷起等缺陷。并且球头由金属材料制成,球头的外径较大,在内镜和X光下可视性强,医生可清晰地观察到导丝前端达到的穿刺部位,在不需要定位装置的情况下就可以实现防止导丝头刺破腔体内壁的效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非血管腔道导丝。
背景技术
在将导管插入非血管腔道如消化管、泌尿道、气管等生物体管腔内时,为了将该导管引导至生物体管腔的目标部位,可以使用导丝。导丝在医疗手术中的作用,通常是辅助导管和其他医疗装置在体腔内的前进和正确定位。另外,在使用内窥镜观察、治疗的生物体管腔等的情况下,也使用导丝,将该插入到内窥镜的管腔中的导管引导至生物体管腔等的目标部位。在腔体中插入导管时使用导丝,首先将导丝插入腔体中,然后使导管沿导丝前进,这样导丝可以将导管引导至病变部。
在现有技术中,金属导丝与腔体内壁亲和性差,摩擦阻力大,润滑性低,不便于插入。并且当导丝在患者体内处于行进状态时,医生需要通过医用X光机或内窥镜对导丝的行进状态进行观察。医生通过图像对导丝与腔体内壁接触情况进行判断,但是普通的导丝在内窥镜和X光机下面都不利于观察。而对于医生来说,准确的判断导丝与腔体内壁的接触情况非常重要,可以避免导丝对人体组织施加力过大,若施加力过大可能会刺伤腔体内壁。对于可以采用内窥镜观察的情况下,为了方便内镜直视下观察导丝的移动,尽量避免刺伤腔体内壁,需要在导丝上设置可识性标识。针对于导丝的标识各个公司设计的略有不同,但都是以方便医生容易观察导丝的移动为标准。目前多以螺旋形条纹为主,所以,称之为“斑马导丝”。
例如,现有技术中多篇文献如参考文献1(CN103623495A)中公开了一种斑马导丝,由于输送芯轴的金属芯表面设置了聚四氟乙烯层,而聚四氟乙烯层具有较低的摩擦系数,减小了导丝递送过程产生的阻力,同时金属芯表面的聚四氟乙烯层表面为不在同一平面的螺旋条纹,减小阻力的同时易于操控,该聚四氟乙烯层进一步提高了斑马导丝的可操控性。另外,在斑马导丝的导丝头表面设置了聚合物套管,且聚合物套管表面预涂有亲水性涂层,使斑马导丝在使用时降低了导丝头与其它器械或腔体内壁的摩擦力,从而使所述斑马导丝同时具有较好的可操控性与超滑性。
参考文献2(CN204521931U)中同样公开了一种改进的斑马导丝,包括芯,在内芯的顶部连接有弹性金属体,弹性金属体的长度为0.5cm~3cm,弹性金属体的外径比内芯的外径大0.1mm,在弹性金属体和内芯的外侧包裹有包塑层。该方案能够改进现有技术的不足,在手术过程中能做到不折不弯曲,超滑,同时在影像下医生可清晰地观察到斑马导丝前端达到的穿刺部位,使手术顺利进行,给医护工作者减轻了心理压力并为手术成功带来方便。
总的来说,上述两种斑马导丝都在表面包覆了螺旋条纹,可以有利于在内窥镜的观察下插入,但是导丝的远端为尖端,比较锋利,即使是在可视的情况下也容易捅破导管或者是划伤腔体内壁,造成产品使用的失效,给病人造成痛苦,成为新的病灶或者是引起并发症。在实际使用过程中还存在螺旋条纹包塑层容易脱落,或者是在插入过程中导丝远端的包塑体容易卷起等缺陷。并且在使用医用X光机来观察时,由于X光机显示的图像是二维图,斑马条纹并不能提高其在X光机下的可视性,因此,上述技术方案还是存在导丝刺伤内壁的可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英诺伟医疗器械有限公司,未经上海英诺伟医疗器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8000280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引脚校正装置
- 下一篇:多VR/AR设备的场景中抗干扰的方法及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