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发动机的排气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80003125.1 | 申请日: | 2017-03-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8884775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06 |
发明(设计)人: | 室谷满幸;西尾贵史;辻田周平;末国荣之介;梅村润司 | 申请(专利权)人: | 马自达汽车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F02D45/00 | 分类号: | F02D45/00;F02B37/02;F02B37/12;F02B37/18;F02D41/12;F02D43/00 |
代理公司: | 上海华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300 | 代理人: | 刘煜 |
地址: | 日本国广岛县***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发动机 排气装置 | ||
排气通路(53)包括第一通路(高速用通路(24b、25b、26b))和第二通路(低速用通路(24c、25c、26c)),并且涡轮壳体(560)连接在排气通路(53)的集合部(54)的下游侧。发动机的排气装置(100)包括构成为将第一通路打开、关闭的阀(可变排气门(3))。在发动机(1)的转速小于规定转速时,控制部(发动机控制部(7))关闭阀,在发动机(1)的转速在规定转速以上时,控制部(发动机控制部(7))打开阀。即使发动机的转速小于规定转速,在正在执行断油控制时,控制部也会打开阀。
技术领域
这里所公开的技术涉及一种发动机的排气装置。
背景技术
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了如下所述的方案:在带涡轮增压器的发动机中,将排气门装置夹设在与各气缸相通的独立排气通路与涡轮之间。排气门装置根据发动机的转速改变从发动机排出的尾气的流通面积,由此改变引入至涡轮的尾气的流速。
对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排气装置进行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该发动机是具有一号~四号四个气缸的直列四气缸发动机。独立排气通路包括与一号气缸相通的第一排气通路、与二号及三号气缸相通的第二排气通路、以及与四号气缸相通的第三排气通路。排气门装置包括与独立排气通路连接的上游侧排气通路。涡轮增压器包括将上游侧排气通路和涡轮壳体相连的下游侧排气通路。
上游侧排气通路由分别与第一~第三排气通路连通的独立的三条通路构成。三条通路分别分支成两条通路,即低速用通路和高速用通路。下游侧排气通路具有分别与上游侧排气通路的低速用通路及高速用通路连通的独立的低速用通路及高速用通路。在下游侧排气通路的低速用通路及高速用通路上分别汇合有在上游侧排气通路中处于独立状态的三条通路。下游侧排气通路的下游端是以低速用通路和高速用通路汇合的状态与涡轮的入口连接的。
在上游侧排气通路中的高速用通路上设置有蝶阀。利用执行元件(actuator)使与蝶阀连结的驱动轴旋转,由此蝶阀在打开和关闭之间进行切换。
在发动机的转速在规定转速以下的低旋转区域中,关闭蝶阀。由此,尾气的流通面积被缩小,因此尾气的流速升高,从而在发动机的低旋转区域中涡轮的驱动力升高。此外,由于尾气的流速升高,因此在低速用通路的独立的三条通路所集合的集合部位能够得到喷射器效果,在低旋转区域,还能够得到抽吸气缸内的已燃气体的效果。另一方面,在发动机的高旋转区域,能够通过低速用通路和高速用通路双方向涡轮引入尾气,降低排气阻力来升高涡轮的驱动力。
在专利文献2中记载了如下方案:为了提高耗油性能,在汽车减速期间规定的断油条件成立时,进行断油。
专利文献1:日本公开专利公报特开2014-80900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公开专利公报特开平10-30477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然而,如果在包括如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排气装置的发动机上结合如专利文献2所记载的断油控制,则在断油期间发动机转速达到了规定转速以下时,蝶阀被关闭,从而封闭高速用通路。
在此,断油期间,节气门的开度小且在燃烧室内不进行燃烧,因此,不伴随着燃烧的膨胀冲程结束时的气缸内的压力低于进气通路及排气通路。因此,若在排气冲程的初期打开排气门,则排气通路内的气体向气缸内逆流,而另一方面,排气冲程进展下去而活塞上升,随之气缸内的气体被挤出至排气通路。排气通路内的气体向气缸内逆流时的流体压力和气缸内的气体被挤出至排气通路时的流体压力交替地作用于处于封闭高速用通路的状态下的蝶阀。其结果是,蝶阀沿以驱动轴为中心的转动方向晃动,从而可能会产生异常声音、蝶阀的耐久性可能会下降。
这里所公开的技术是鉴于所述问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在阀设置于排气通路内的发动机的排气装置中,防止阀在断油期间晃动。
-用以解决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马自达汽车株式会社,未经马自达汽车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8000312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