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新型鱼孢菌科微生物及其用途有效
申请号: | 201780003181.5 | 申请日: | 2017-06-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9415682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25 |
发明(设计)人: | 李东杰;南禛妵;金旻智;姜承贤;金延埈 | 申请(专利权)人: | 科丝美诗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C12N1/20 | 分类号: | C12N1/20;A61K8/99;A61K35/741;A61Q19/00;C12R1/01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中伦律师事务所 11410 | 代理人: | 杨黎峰;钟锦舜 |
地址: | 韩国***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新型 鱼孢菌科 微生物 及其 用途 | ||
本发明涉及属于鱼孢菌科的Epidermidibacterium属菌株或其培养液,或者用于预防、改善或治疗皮肤病症或炎症疾病的包含上述菌株或其培养液的组合物。
技术领域
本申请基于并要求享有分别于2016年6月27日、2016年11月22日、2017年6月16日和2017年6月16日提交的韩国专利申请No.10-2016-0080231、10-2016-0155981、10-2017-0076819和10-2017-0076820的优先权,这些韩国专利申请的公开内容通过引用整体并入本文。
本发明涉及新型鱼孢菌科(Sporichthyaceae)微生物及其用途。
背景技术
皮肤生态系统为微生物提供了多种多样的生境,并且各种微生物占据了皮肤生态系统。已知这些微生物与其人类宿主有共生关系,并且对宿主有很多积极的影响。皮肤形成各种生境,如内陷、特定的生态位等,这些生境帮助各种微生物生长。皮肤的主要作用是形成物理屏障,并提供保护,防止来自外部环境和有毒物质的潜在威胁。皮肤是与外部环境的接口,并被各种微生物(真菌、细菌、病毒和小幼虫)定殖。根据物理和化学功能的选择,来选择适应微生物所居住的生态位的微生物。一般来说,皮肤是凉爽的、酸性,并保持干燥状态。在结构上,表皮在如下方面起作用:形成物理屏障以及抵抗微生物和毒素渗透,同时保持水分。表皮的最外层由角质层组成。表皮形成所谓的“砖和灰泥”结构,皮肤组织经历不断的自我更新,并且在分化的最后阶段,鳞屑不断从皮肤表面脱落。
益生菌被统称为对人体有益的微生物,并且是对我们的身体有益的微生物。迄今为止已知的大多数益生菌是乳酸菌。据报道,益生菌经由对人体的各种有益效果来显示出功效,但很少有关于皮肤菌群与皮肤之间相关性的研究。
皮肤屏障由死角质形成细胞和细胞间脂质组成。皮肤屏障是保护皮肤免受外部刺激并防止水分经由皮肤蒸发的皮肤保护层,并且在维持皮肤健康方面起着关键作用。也就是说,皮肤屏障可防止水分从体内过度流失,并防止化学物质或微生物等有害物质进入。构成死角质形成细胞的表面的角质形成细胞包膜在细胞间脂质的稳定性中起重要作用。角质形成细胞进行分化以经由角质化形成皮肤屏障。皮肤屏障的功能可能随着老化或由外部因素而受到破坏,并且皮肤屏障的损伤可能导致皮肤水分流失和皱纹。
因此,本发明人根据皮肤菌群的变化检查了皮肤中发生的变化,此外,发明人研究了是否可通过诱导皮肤菌群变化而潜在地改善皮肤环境。结果发现,从健康成人的皮肤中分离并鉴定了一种新型鱼孢菌科菌株,发现该菌株或其培养物可以诱导皮肤微生物群落的变化,从而改善皮肤环境,并且可以用于与皮肤有关的病症,从而完成了本发明。
发明内容
一方面提供一种属于鱼孢菌科的新型Epidermidibacterium属菌株。
另一方面提供该菌株的培养液。
另外一个方面提供包含Epidermidibacterium属菌株或其培养液的组合物。
另外一个方面提供用于预防、改善或治疗受试者的病症的组合物,其包含Epidermidibacterium属菌株或其培养液。
另外一个方面提供Epidermidibacterium属菌株或其培养液在制备组合物中的用途。
另外一个方面提供Epidermidibacterium属菌株或其培养液在制备用于预防、改善或治疗受试者的病症的组合物中的用途。
另外一个方面提供预防、改善或治疗受试者的病症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有需要的受试者施用Epidermidibacterium属菌株或其培养液。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科丝美诗株式会社,未经科丝美诗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80003181.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类器官培养用细胞培养基、培养方法及类器官
- 下一篇:新细菌物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