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三维手势解锁方法、获取手势图像的方法和终端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1780004005.3 | 申请日: | 2017-04-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8351708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03 |
发明(设计)人: | 邵明明;王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3/01 | 分类号: | G06F3/01;H04N7/18;G06T7/60 |
代理公司: | 北京龙双利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29 | 代理人: | 王君;肖鹂 |
地址: | 518129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三维 手势 解锁 方法 获取 图像 终端设备 | ||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三维手势解锁方法、获取手势图像的方法和终端设备。该三维手势解锁方法包括:获取用户的当前手势图像;根据该当前手势图像,获取该当前手势图像中的当前手势的轮廓数据;根据该当前手势的轮廓数据,确定该当前手势的指尖像素点和/或该当前手势的指根像素点;根据该当前手势的指尖像素点和/或该当前手势的指根像素点,确定该当前手势的特征数据;在该当前手势的特征数据与预设手势的特征数据匹配成功时,解锁该终端设备。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三维手势解锁方法,为用户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趣味性强、准确性高和快速性好的解锁方式。
本申请要求于2016年10月14日提交中国专利局、申请号为201610898260.4、发明名称为“一种智能交互设备的非接触式三维手势解锁的方法和设备”的中国专利申请的优先权,其全部内容通过引用结合在本申请中。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图像识别领域,并且更具体地涉及一种三维手势解锁方法、获取手势图像的方法和终端设备。
背景技术
通常终端设备处于无人交互时会处于锁定的不可交互状态,当用户需要对终端设备设备操作时需要首先通过某种身份鉴别方式进行解锁,以使终端设备进入可交互状态。在确保该用户有正确的权限后才解锁终端设备,以保证终端设备信息的安全。
目前常用的终端设备解锁方式包括:数字密码解锁、图案密码解锁、指纹解锁、虹膜解锁和人脸解锁。数字密码解锁方式密码固定,只要密码输入正确即可解锁,无法分辨是谁输入的密码,因此任何人只要看到拥有者输入过程后都可以操作并解锁终端设备。图案密码解锁方式也存在固定性的缺陷,由于其输入过程更加形象,因此更加容易被其他人看到并记住。指纹解锁方式对指纹依赖性强,而手指是人与外界接触最多的身体部位之一,在不经意间摩擦、磕碰、沾水使得指纹发生变化后容易在解锁时无法被终端设备识别。并且,指纹识别属于接触式测量,多人触摸时不卫生,受污迹影响严重。虹膜解锁方式需要由摄像头对虹膜图像进行采集,因此对环境光亮依赖性高,在外界光较弱时难以获取清晰的虹膜图像,影响识别的准确性。并且,图像采集过程中需要用户眼睛位于最佳成像位置,眼睛较小的用户还需要睁大眼睛来采集,造成一定的繁琐。由于虹膜本身面积较小,对摄像头像素要求高,在提高硬件成本的同时还带来了更复杂的运算量。人脸解锁方式也需要由摄像头采集人脸图像,对环境光亮依赖性高,难以应用于外界光弱的环境。同时,人脸识别时容易受到化妆品、头发和眼睛等的影响,从而降低识别率。
在交互式终端设备越来越智能的今天,人们对终端设备本身操作的趣味性、准确性、快速性要求越来越高。由此,针对目前终端设备解锁方式存在的缺陷,需要一种全新的趣味性强、准确性高和快速性好的解锁方式。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三维手势解锁方法、获取手势图像的方法和终端设备,能够提高用户体验。
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三维手势解锁方法,该方法可以应用于终端设备,该方法包括:
获取用户的当前手势图像;
根据该当前手势图像,获取该当前手势图像中的当前手势的轮廓数据;
根据该当前手势的轮廓数据,确定该当前手势的指尖像素点和/或该当前手势的指根像素点;
根据该当前手势的指尖像素点和/或该当前手势的指根像素点,确定该当前手势的特征数据;
在该当前手势的特征数据与预设手势的特征数据匹配成功时,解锁该终端设备。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三维手势解锁方法,通过实时获取用户在摄像头前方三维空间内所呈现的立体手势图像,提取手势图像中用户的手势,并通过与用户之前设定的解锁手势匹配,达到解锁终端设备的目的。从而,为用户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趣味性强、准确性高和快速性好的解锁方式。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根据该当前手势的指尖像素点和/或该当前手势的指根像素点,确定该当前手势的特征数据,包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华为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8000400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人机交互方法、装置、终端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下一篇:输入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