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双电层电容器电极的多孔碳材料、其制造方法以及双电层电容器电极在审
申请号: | 201780004482.X | 申请日: | 2017-06-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8369870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8-03 |
发明(设计)人: | 石川真二;斋藤崇广 | 申请(专利权)人: | 住友电气工业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H01G11/24 | 分类号: | H01G11/24;C01B32/324;C01B32/336;H01G11/34;H01G11/44;H01G11/86 |
代理公司: | 中原信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19 | 代理人: | 王海川;穆德骏 |
地址: | 日本大阪***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多孔碳材料 双电层电容器电极 二次粒子 粒径 一次粒子 制造 | ||
本发明提供一种多孔碳材料,其为用于双电层电容器电极的多孔碳材料,其中,所述多孔碳材料由粒径为3μm以上且100μm以下的二次粒子形成,所述二次粒子由粒径为0.1μm以上且0.5μm以下的一次粒子形成,所述多孔碳材料的内部比表面积为900m2/g以上。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双电层电容器电极的多孔碳材料、其制造方法以及双电层电容器电极。
本申请基于在2016年6月6日提出申请的日本专利申请(2016-112788),通过引用而援引其全部内容。另外,本申请中所引用的全部参考以整体的形式并入本申请中。
背景技术
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电极材料,其包含平均粒径为20μm~30μm且在粒子内具有1nm~30nm的孔隙的活性炭(A)和平均粒径为0.1μm~20μm的多孔碳(B),并且具有所述多孔碳(B)插入到所述活性炭(A)彼此形成的粒子间间隙内的结构。另外,专利文献2中公开了一种碳质材料,其中,微孔体积占总孔体积的10%~60%,中孔体积占总孔体积的20%~70%,以及大孔体积占总孔体积的20%以下,并且总孔体积为0.3cm3/g~2.0cm3/g,且总比表面积为1000m2/g~2500m2/g。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8-97101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1-89119号公报
发明内容
对于本公开的一个方式的用于双电层电容器电极的多孔碳材料而言,
所述多孔碳材料由粒径为3μm以上且100μm以下的二次粒子形成,
所述二次粒子由粒径为0.1μm以上且0.5μm以下的一次粒子形成,
所述多孔碳材料的内部比表面积为900m2/g以上。
另外,本公开的一个方式的用于双电层电容器电极的多孔碳材料的制造方法包含以下工序:
从多孔碳材料原料得到多孔碳材料前体的工序,所述多孔碳材料前体为通过粒径为0.1μm以上且0.5μm以下的一次粒子聚集而形成了粒径为3μm以上且100μm以下的二次粒子的多孔碳材料前体,以及
通过对所述多孔碳材料前体进行加热处理而得到多孔碳材料的工序。
另外,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公开的一个方式的双电层电容器电极包含上述本公开的一个方式的多孔碳材料。
附图说明
图1为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多孔碳材料的制造工序的流程图。
图2为显示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多孔碳材料的结构的电子显微镜照片。
图3为显示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多孔碳材料的结构的电子显微镜照片。
图4为表示例1~例2的多孔碳材料和比较用的多孔碳材料的、从氮气吸附等温线利用QSDFT法进行的微孔分析的结果的图。
图5为表示例6~例9的多孔碳材料的、从氮气吸附等温线利用QSDFT法进行的微孔分析的结果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公开所要解决的问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住友电气工业株式会社,未经住友电气工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80004482.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覆盖率提高的导电聚合物分散体
- 下一篇:一种卷绕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