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转换器在审
申请号: | 201780004959.4 | 申请日: | 2017-01-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8476005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8-31 |
发明(设计)人: | 千叶正毅;和气美纪夫;大屋纪之;横田英之;本间正敏;小田切庆一;竹之内宏美;齐木智秋 | 申请(专利权)人: | 千叶正毅;和气美纪夫;共立材料株式会社;株式会社ADEKA |
主分类号: | H02N11/00 | 分类号: | H02N1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东方亿思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58 | 代理人: | 张永玉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介电弹性体膜 相对介电常数 第二电极 第一电极 转换器 高介电常数膜 配置 | ||
一种转换器具备第一电极、第二电极、介电弹性体膜和高介电常数膜。介电弹性体膜配置在第一电极与第二电极之间,并且具有相对介电常数ε1。高介电常数膜配置在第一电极与介电弹性体膜之间、和第二电极与介电弹性体膜之间的至少一方,并且具有比相对介电常数ε1大的相对介电常数ε2。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使用介电弹性体膜转换物理量的转换器。
背景技术
作为物理量的转换效率出色的转换器,使用介电弹性体膜的转换器(介电换能器)引起人们的关注。该转换器利用介电弹性体膜的变形(伸缩和收缩),将任意的物理量转换成其他的物理量。
这里说明的转换器,具有在2个电极之间配置有聚合物(介电弹性体膜)的结构。在该转换器中,如果在2个电极之间产生电位差;那么因为2个电极利用静电力(库伦力)互相吸引,所以介电弹性体膜变形。
更具体地说,转换器满足下列(1)和(2)所示的条件中的一方或双方。
(1)配置在2个电极之间的介电弹性体膜的相对介电常数,比空气的相对介电常数大。其中,根据理科年表,空气(20℃的干空气)的相对介电常数为1.000536。
(2)2个电极各自因为具有柔软性,所以一边追随介电弹性体膜的变形、一边自身也可以变形(伸缩和收缩)。
关于该转换器的结构,进行着各种各样的讨论。具体地说,为了增大对外加电压的变位量,在2个电极之间配置介电弹性体(弹性绝缘材料部/弹性高介电材料部/弹性绝缘材料部)(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0-068667号公报
发明内容
因为要求更加提高转换器的转换特性,所以关于该转换器的结构另外改善的余地。
因此,期望提供一种可以获得优异的转换特性的转换器。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者通过深入广泛的研究,发现通过在电极与介电弹性体膜之间,设置具有相对介电常数大于该介电弹性体的相对介电常数的膜,可以解决上述问题。
本发明基于上述见解而完成,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的转换器具备第一电极、第二电极、介电弹性体膜和高介电常数膜。介电弹性体膜配置在第一电极与第二电极之间,并且具有相对介电常数ε1。高介电常数膜配置在第一电极与介电弹性体膜之间、和第二电极与介电弹性体膜之间的至少一方,并且具有比相对介电常数ε1大的相对介电常数ε2。
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的转换器的结构,包括下列3种样态。第一,转换器可以在第一电极与介电弹性体膜之间具备高介电常数膜,而在第二电极与介电弹性体膜之间不具备高介电常数膜。第二,转换器可以在第一电极与介电弹性体膜之间不具备高介电常数膜,而在第二电极与介电弹性体膜之间具备高介电常数膜。第三,转换器可以在第一电极与介电弹性体膜之间具备高介电常数膜,并且在第二电极与介电弹性体膜之间具备高介电常数膜。
根据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的转换器,在第一电极与介电弹性体膜之间、和第二电极与介电弹性体膜之间的一方或双方配置有高介电常数膜,并且该高介电常数膜具有比介电弹性体膜的相对介电常数ε1大的相对介电常数ε2。因此,能够获得优异的转换特性。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的转换器的基本结构1的截面图。
图2是表示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的转换器的基本结构2的截面图。
图3是表示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的转换器的基本结构3的截面图。
图4是表示转换器的具体结构(应用基本结构1的结构例子1)的截面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千叶正毅;和气美纪夫;共立材料株式会社;株式会社ADEKA,未经千叶正毅;和气美纪夫;共立材料株式会社;株式会社ADEKA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80004959.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