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燃式发动机和WHR系统的冷却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780005803.8 | 申请日: | 2017-01-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8474270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08 |
发明(设计)人: | Z·卡多斯;O·哈尔 | 申请(专利权)人: | 斯堪尼亚商用车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1K23/10 | 分类号: | F01K23/10;F01K9/00;F01P7/14;F02G5/04 |
代理公司: | 永新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72002 | 代理人: | 李隆涛 |
地址: | 瑞典南***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发动机 whr 系统 冷却系统 | ||
1.一种用于车辆(1)中的燃式发动机和废热回收系统的冷却系统,其中所述冷却系统包括:
第一散热器(9),循环冷却剂在所述第一散热器中被冷却;
恒温器(6),当冷却剂的温度比所述恒温器(6)的调整温度更高时,所述恒温器将所述冷却剂引导至所述第一散热器(9),并且当所述冷却剂的温度比所述调整温度更低时,所述恒温器使所述冷却剂绕过所述第一散热器(9)到达旁路管线(7),
其中所述冷却系统包括:
第一管线(23),其将处于第一温度(T1)的冷却剂引导至所述废热回收系统的冷凝器(18);
第二管线(24),其将处于第二温度(T2)的冷却剂引导至所述冷凝器(18);
第一阀装置,所述第一管线(23)和所述第二管线(24)中的至少一条管线中的冷却剂的流率能够通过所述第一阀装置调节;以及
控制单元(30),所述控制单元被构造成控制所述第一阀装置,使得从所述第一管线(23)和所述第二管线(24)引导至所述冷凝器(18)的冷却剂总量的温度和流率致使所述冷凝器(18)中的工作介质冷却至预定冷凝温度/压力,
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管线(24)包括第二散热器(27),所述冷却剂在被引导至所述冷凝器(18)之前在所述第二散热器中被冷却至所述第二温度(T2),以及
所述第一管线(23)将冷却剂从所述冷却系统中被定位在所述燃式发动机(2)下游和所述恒温器(6)上游的管线(5)引导至所述冷凝器(1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剂在所述第一散热器(9)和所述第二散热器(27)中由空气流冷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散热器(9)中的冷却剂和所述第二散热器(27)中的冷却剂由共同的空气流冷却,所述第二散热器(27)被定位在相对于所述第一散热器(9)的上游位置中。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阀装置包括被构造成调整所述第一管线(23)中的流率的第一阀构件(25)和被构造成调整所述第二管线(24)中的流率的第二阀构件(26)。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系统包括第三阀构件(29),所述第三阀构件被构造成调整所述旁路管线(7)中的流率。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阀构件中的至少一个阀构件被构造成以无级方式调整冷却剂流量。
7.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管线(24)将冷却剂从所述冷却系统中被定位在所述燃式发动机(2)下游和所述恒温器(6)上游的管线(5)引导至所述冷凝器(18)。
8.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系统包括冷凝器入口管线(21),来自所述第一管线(23)和所述第二管线(24)的冷却剂在所述冷却剂到达所述冷凝器(18)之前在所述冷凝器入口管线中混合。
9.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系统包括冷凝器出口管线(22),所述冷凝器出口管线将来自所述冷凝器(18)的冷却剂引导至发动机入口管线(3)。
10.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系统包括传感器(31),所述传感器感测与所述冷凝器(18)中的所述工作介质的实际冷凝温度/压力有关的参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斯堪尼亚商用车有限公司,未经斯堪尼亚商用车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80005803.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