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包含BTK抑制剂的配制品/组合物在审
申请号: | 201780006752.0 | 申请日: | 2017-01-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8472259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8-31 |
发明(设计)人: | M.K.古普塔;P.R.科卡尼;B.克里斯南奈尔 | 申请(专利权)人: | 詹森药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K9/20 | 分类号: | A61K9/20;A61K9/48;A61K31/00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72001 | 代理人: | 刘力;黄希贵 |
地址: | 比利时比*** | 国省代码: | 比利时;BE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配制品 制备 疾病 治疗 | ||
披露的是包含BTK抑制剂的配制品/组合物,特别是依鲁替尼(化学式I)连同用于制备此类配制品/组合物的方法,以及包括此配制品/组合物的使用的疾病或病症的治疗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布鲁顿氏酪氨酸激酶(BTK)抑制剂的配制品,特别是依鲁替尼。还涉及用于制备包含BTK抑制剂的此配制品/组合物的方法,以及在将受益于BTK活性的抑制的疾病或病症的治疗中使用此类配制品/组合物的方法。
背景技术
依鲁替尼是一种有机小分子,具有IUPAC名称1-[(3R)-3-[4-氨基-3-(4-苯氧基苯基)吡唑并[3,4-d]嘧啶-1-基]哌啶-1-基]丙-2-烯-1-酮。在多个公开文件中对其进行了描述,包括国际专利申请WO 2008/039218(实例1b),并且其被描述为Btk的不可逆抑制剂。
Btk在B细胞信号传导途径将细胞表面B细胞受体激活连接至下游细胞内的响应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Btk是B细胞发育、启动、信号传导、和存活的关键调控因子(Kurosaki,Curr Op Imm[免疫学新见],2000,276-281;Schaeffer和Schwartzberg,Curr Op Imm[免疫学新见]2000,282-288)。此外,Btk在多个其他造血细胞信号传导途径中起一定作用,例如巨噬细胞中的Toll样受体(TLR)和细胞因子受体-介导的TNF-α产生、肥大细胞中IgE受体(FcepsilonRI)信号传导、B系淋巴细胞中Fas/APO-1细胞凋亡信号传导的抑制、和胶原蛋白刺激的血小板聚集。参见,例如,C.A.Jeffries等人,(2003),Journal of BiologicalChemistry[生物化学杂志]278:26258-26264;N.J.Horwood等人,(2003),The Journal ofExperimental Medicine[实验医学杂志]197:1603-1611;Iwaki等人,(2005),Journal ofBiological Chemistry[生物化学杂志]280(48):40261-40270;Vassilev等人,(1999),Journal of Biological Chemistry[生物化学杂志]274(3):1646-1656,和Quek等人(1998),Current Biology[当代生物学]8(20):1137-1140。
因此,依鲁替尼在靶向B细胞恶性肿瘤中起作用。依鲁替尼阻断刺激恶性B细胞不加控制的生长和分裂的信号。因此在临床试验中针对各种恶性血液病进行了研究,例如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套细胞淋巴瘤、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瓦尔登斯特伦氏巨球蛋白血症(Waldenstrom’s macroglobulinemia)和多发性骨髓瘤。它在一些区县还得到了针对特定条件的法规性批准。例如由US FDA在2013年11月批准的针对套细胞淋巴瘤的治疗,在2014年2月针对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的治疗,和在2015年1月针对瓦尔登斯特伦氏巨球蛋白血症的治疗。
依鲁替尼的可替代的配制品是所需要和/或期望的。
发明内容
在一方面,现提供了一种包含依鲁替尼的药物组合物,其中依鲁替尼是具有化合物1的结构的化合物,
并且其中该药物组合物包含该药物组合物的总重量的i)至少50%w/w的依鲁替尼,以及ii)包括约10%w/w-30%w/w的填充剂,例如,微晶纤维素(例如,硅化微晶纤维素)的赋形剂。
在另一方面中是一种药物组合物,该药物组合物进一步包含含有该药物组合物的总重量的5%w/w-20%w/w的崩解剂(例如,交聚维酮)的赋形剂。
在一方面中是一种药物组合物,其中该赋形剂包括含有水溶性填充剂例如一种或多种多元醇(例如一种或多种糖(例如,甘露醇、乳糖等)的填充剂。在一个实施例中,这样的水溶性填充剂(例如,一种或多种多元醇)是另外的填充剂(例如,微晶纤维素)。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詹森药业有限公司,未经詹森药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8000675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