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连接基板有效
申请号: | 201780006847.2 | 申请日: | 2017-02-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8886870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09 |
发明(设计)人: | 井出晃启;高垣达朗;宫泽杉夫 | 申请(专利权)人: | 日本碍子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H05K1/11 | 分类号: | H05K1/11;H01L23/13;H05K1/09;H05K3/40 |
代理公司: | 北京旭知行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32 | 代理人: | 王轶;郑雪娜 |
地址: | 日本国***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连接 | ||
设置在陶瓷基板的贯通孔内的贯通导体11具有:金属多孔体20、形成于金属多孔体20的气孔16A~16D的玻璃相17、19以及气孔内的空隙30、31。在贯通导体11的横截面处,气孔的面积比率为5~50%。在沿着陶瓷基板的厚度方向B观察贯通导体11并将其分为第一主面11a侧的第一部分11A和第二主面侧11b的第二部分11B时,第一部分11A中的玻璃相的面积比率大于第二部分11B中的玻璃相的面积比率,第一部分11A中的空隙的面积比率小于第二部分11B中的空隙的面积比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在贯通孔内形成有通孔导体等贯通导体的电连接基板。
背景技术
作为用于安装SAW滤波器等电子器件的基板,使用在陶瓷等绝缘基板设置贯通孔并将该孔用导体填埋而制成贯通电极的结构的基板(通孔基板)。近年来,随着以移动电话为代表的通信设备的小型化,对使用的电子器件也要求小型化、薄型化,对作为其构成部件的通孔基板也同样要求薄板化。
另外,为了小型化,基板表面的配线也需要微细化,因此,要求贯通电极直径的小径化、以及其位置的高精度化。此外,这些微细配线利用光刻、镀敷形成,为了防止抗蚀剂涂布工序、镀敷工序中药液浸入所带来的不良情况,特别要求贯通电极致密且水密性高。
对于贯通电极的致密化提出各种解决方案,均以较厚的基板和大直径的贯通电极作为对象,在使用薄板以及小直径的贯通电极的情况下,无法得到期望的结果。
例如,专利文献1中,公开如下方法:通过在疏松(多孔质)的贯通电极的表面形成导电保护膜来防止抗蚀液的浸入。但是,如果绝缘性基板较薄,则贯通电极的通气性升高,因此,导电保护膜的强度不足,无法作为保护膜发挥作用。另外,陶瓷与金属之间容易因热膨胀差而剥离。
专利文献2中,公开如下方法:形成多孔质的第一导电体作为贯通电极后,将其空隙用第二导电体填埋。但是,在使用陶瓷基板的情况下,在将基板薄板化时,容易因作为导电材料的金属与陶瓷的热膨胀差而发生开裂、基板的翘曲。
专利文献3中,公开如下方法:在陶瓷基板的贯通孔中填充包含活性金属的金属,由此,在陶瓷基板与贯通电极之间形成活性金属层,进行致密化。但是,除了如上所述的因陶瓷与金属的热膨胀差而发生开裂的问题以外,由于包含活性金属的金属焊料的粘度非常高,所以,如果贯通电极直径较小,则无法很好地填充。
专利文献4中,公开如下方法:在形成贯通电极时,使用包含膨胀材料的导体糊。但是,仅用膨胀材料很难将所有空洞填埋,特别是在薄板化的情况下,无法得到贯通电极的致密性。
专利文献5中,公开如下方法:将粒状导电物质分别配置在陶瓷基板的贯通孔内后,填充玻璃糊。但是,容易因陶瓷与球状导电物质的热膨胀差而发生开裂、翘曲。此外,如果贯通孔减小,则球状导电物质的配置变得困难。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许4154913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3-165265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15-65442
专利文献4:日本特开H09-46013
专利文献5:日本特开2015-119165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课题在于提供一种在制造具备陶瓷基板和设置在贯通孔内的贯通导体的连接基板时能够使贯通孔的水密性得到提高的微结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日本碍子株式会社,未经日本碍子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8000684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