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随机接入过程期间的先听后说(LBT)失败在审
申请号: | 201780007019.0 | 申请日: | 2017-02-01 |
公开(公告)号: | CN108476532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8-31 |
发明(设计)人: | 林晓翔;许允亨;权焕准;牛华宁;全晸鍸;阿比哈吉特·波尔卡尔;叶悄扬;权硕哲;法迪姆·哈米迪-赛贝尔 | 申请(专利权)人: | 英特尔IP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W74/08 | 分类号: | H04W74/08 |
代理公司: | 北京东方亿思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58 | 代理人: | 宗晓斌 |
地址: | 美国加利*** | 国省代码: | 美国;US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失败 非授权 前导码 信道 随机接入过程期间 物理随机接入信道 前导码传输 用户设备 可操作 可用 发送 传输 检测 配置 | ||
公开了用户设备(UE)可操作来与eNodeB执行物理随机接入信道(PRACH)过程的技术。UE可以选择用于在PRACH过程期间传输到eNodeB的PRACH前导码。UE可以执行先听后说(LBT)以确定非授权信道是否可用。UE可以检测UE处的LBT失败。LBT失败可以指示非授权信道不可用于在PRACH机会期间发送PRACH前导码。UE可以选择新的PRACH资源用于后续PRACH机会。UE可以被配置为在UE未遭受LBT失败时在后续PRACH机会期间执行PRACH前导码传输。
背景技术
无线移动通信技术使用各种标准和协议在节点(例如,传输站)和无线设备(例如,移动设备)之间传输数据。一些无线设备在下行链路(DL)传输中使用正交频分多址(OFDMA)并且在上行链路(UL)中使用单载波频分多址(SC-FDMA)进行通信。使用正交频分复用(OFDM)进行信号传输的标准和协议包括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3GPP)长期演进(LTE)版本8、9、10、11、12和13、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协会(IEEE)802.16标准(例如,802.16e、802.16m)(其通常被业界称为WiMAX(全球微波接入互操作性))、以及IEEE 802.11标准(其通常被业界称为WiFi)。
在3GPP无线电接入网络(RAN)LTE系统(例如,版本13及更早的版本)中,节点可以是演进通用地面无线电接入网络(E-UTRAN)节点B(通常还被称为演进节点B、增强节点B、eNodeB或eNB)和无线电网络控制器(RNC)的组合,该节点与无线设备(被称为用户设备(UE))通信。下行链路(DL)传输可以是从节点(例如,eNodeB)到无线设备(例如,UE)的通信,并且上行链路(UL)传输可以是从无线设备到节点的通信。
附图说明
本公开的特征和优点将从以下结合附图的具体实施方式中变得易于得知,该具体实施方式与附图一起通过示例的方式共同示出本公开的特征;并且,其中:
图1示出了根据示例的随机接入过程;
图2示出了根据示例的在随机接入过程期间阻止用户设备(UE)向eNodeB发送前导码的先听后说(LBT)失败;
图3示出了根据示例的在随机接入过程期间阻止eNodeB向用户设备(UE)发送随机接入响应的先听后说(LBT)失败;
图4示出了根据示例的在随机接入过程期间阻止用户设备(UE)向eNodeB发送连接请求消息的先听后说(LBT)失败;
图5示出了根据示例的用户设备(UE)可操作来与eNodeB执行物理随机接入信道(PRACH)过程的功能;
图6示出了根据示例的eNodeB可操作来与用户设备(UE)执行物理随机接入信道(PRACH)过程的功能;
图7示出了根据示例的机器可读存储介质在其上包含有用于在用户设备(UE)和eNodeB之间执行物理随机接入信道(PRACH)过程的指令的流程图;
图8示出了根据示例的无线设备(例如,UE)和基站(例如,eNodeB)的图示;和
图9示出了根据示例的无线设备(例如,UE)的图示。
现在将参考所示出的示例性实施例,并且本文将使用特定语言来描述它们。然而应该理解,不会因此而意图限制该技术的范围。
具体实施方式
在公开和描述本技术之前,应当理解,该技术不限于本文公开的特定结构、处理操作或材料,而是扩展到本相关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会认识到的其等同物。还应当理解,本文采用的术语仅用于描述具体示例的目的,而不意在限制。不同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的元件。流程图和过程中提供的数字是出于说明动作和操作的清晰方面的目的而提供的,并不一定指示特定的顺序或序列。
示例实施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英特尔IP公司,未经英特尔IP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8000701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