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模拟向后兼容的传统总线行为有效
申请号: | 201780007664.2 | 申请日: | 2017-01-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8885553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2-27 |
发明(设计)人: | M.E.塞尔尼;D.辛普森 | 申请(专利权)人: | 索尼互动娱乐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11/16 | 分类号: | G06F11/16;G06F13/362;G06F13/38;G06F13/42;G06F11/30;G06F13/40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柳沈律师事务所 11105 | 代理人: | 张晓明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模拟 向后 兼容 传统 总线 行为 | ||
为了解决在新装置上运行传统应用时由于总线行为中的差异而产生的问题,新装置可以用在执行所传统应用时仿真传统装置的总线行为的方式来扼制总线性能。
本申请要求2016年1月22日提交的之前共同转让的美国临时申请号62/284的权益,该临时申请的全部内容通过引用被并入本文。
背景技术
当新计算机体系结构被发售时,为体系结构的以前版本写的应用无瑕疵地在新体系结构上运行是合乎需要的。这个能力常常被称为“向后兼容”。实现向后兼容涉及在新主机体系结构上仿真目标传统装置,使得新体系结构可执行为传统装置写的程序的指令。计算机体系结构随着时间的过去而改变以利用在总线、时钟速度、处理器体系结构、高速缓存、标准等中的技术进步。当一个计算机体系结构由较新的体系结构代替时,较老的体系结构成为被称为传统体系结构的东西。在它的发展过程中,为传统体系结构写软件应用,例如网络协议、用户界面、音频处理、装置驱动器、图形处理、消息发送、字处理器、电子表格、数据库程序、游戏和其它应用。这样的传统软件对它的用户仍然有价值,即使它们升级到新体系结构。因此存在能够在新体系结构上运行传统软件的需要。
在新装置和传统装置的硬件部件的性能中的差异可引起在新装置上的同步中的误差,这可使传统应用在新装置体系结构上运行时损毁。在性能中的这样的差异可例如从在新装置和传统装置之间的总线体系结构中的差异产生。总线体系结构提供在不同装置部件之间的多条数据路径。传统装置和新装置可在对在装置部件之间的定时和数据传送速率的不同限制的情况下具有在装置部件之间的不同总线路径。例如,如果在新装置的两个部件之间的总线路径比在传统装置上的这些部件之间的对应总线路径快,则仍然由一个部件使用的数据可过早地被另一部件盖写。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在新装置上运行传统应用时由于总线行为中的差异而产生的问题,新装置可以用在执行传统应用时仿真传统装置的总线行为的方式来扼制总线性能。
在新系统上的总线扼制可基于从传统总线的行为确定的所估计的带宽分配。可通过根据从传统总线行为估计的量限制为特定的总线事务分配的可用总线带宽的量来扼制总线流量。总线流量被扼制,使得新装置至少分配与由传统系统分配的一样多的带宽,但没有同步误差在传统应用的执行中产生那么多。扼制可被调节,同时在新装置上运行传统应用以确定多少额外的带宽分配引起执行的问题。
附图说明
通过结合附图考虑下面的详细描述可容易理解本公开的教导,其中:
图1是描绘根据本公开的方面的配置成解释新装置和传统装置之间的总线体系结构中的差异的装置的方框图。
图2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方面的在解释新装置和传统装置之间的总线体系结构中的差异时确定带宽分配的启发式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虽然下面的详细描述为了说明的目的而包含很多特定的细节,但是本领域中的普通技术人员将认识到,对下面的细节的很多变化和变更在所主张的发明的范围内。因此,下面所述的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案被阐述而没有对所主张的发明的一般性的任何损失且不对所主张的发明强加限制。
图1示出配置成在运行为传统装置写的应用时解释传统装置和新装置之间的总线体系结构中的差异的新装置的例子。在这个例子中,新装置可包括耦合到公共存储器106和I/O访问控制器108的多核心CPU和多核心GPU。每个CPU或GPU核心经由后侧总线(BSB1,BSB2)耦合到第2级高速缓存110和总线接口单元112。第2级高速缓存110由前侧总线(FSB)耦合到存储器106和I/O访问控制器108。额外的存储器(未示出)、外围装置114、视频116和数据存储装置118通过访问控制器由各种总线与CPU和GPU通过接口连接。CPU和GPU可包括用于数据和/或指令的临时存储的可配置寄存器105。图1中的装置的传统版本可具有不同的体系结构,例如对CPU和GPU存在单独的总线和对存储器和I/O访问存在单独的控制器的体系结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索尼互动娱乐股份有限公司,未经索尼互动娱乐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8000766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