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聚苯硫醚树脂组合物及其制造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80007709.6 | 申请日: | 2017-01-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8603029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26 |
发明(设计)人: | 井砂宏之;吉田智哉;斋藤圭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丽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C08L81/02 | 分类号: | C08L81/02;C08J3/20;C08K5/5465;C08L27/12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中咨律师事务所 11247 | 代理人: | 马妮楠;段承恩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聚苯硫醚 树脂 组合 及其 制造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一种聚苯硫醚树脂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是配合了(a)聚苯硫醚树脂、(b)氟树脂、(c)有机硅烷化合物的聚苯硫醚树脂组合物,通过电子显微镜观察到的由上述聚苯硫醚树脂组合物形成的成型品的树脂相分离结构为上述(a)成分形成连续相并且上述(b)成分形成数均分散粒径为1μm以下的1次分散相的状态,并且,在由上述(b)成分形成的上述1次分散相内包含由上述(a)成分形成的2次分散相。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韧性、焊接特性、耐热性和表面平滑性优异的聚苯硫醚树脂组合物及其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聚苯硫醚(以下,简称为“PPS”)树脂是耐热性、阻燃性、耐化学品性、电绝缘性、耐湿热性和机械强度、尺寸稳定性等优异的工程塑料。PPS树脂能够通过注射成型、挤出成型等各种成型法而成型为各种成型品、纤维、膜等。因此,PPS树脂在电气/电子部件、机械部件和汽车部件等广泛的领域中供于实用。然而,PPS树脂与聚酰胺等其它工程塑料相比,具有以拉伸试验中的断裂伸长率为代表的韧性差这样的课题。因此,作为改良韧性的方法,大量报导了通过在PPS树脂中配合弹性体来赋予柔软性从而改良韧性的方法。然而,对于这样的PPS树脂,PPS树脂固有的优异的耐热性、耐化学品性降低。
另一方面,氟树脂一般而言耐化学品性、阻燃性、耐候性、非粘接性、脱模性、耐热性、滑动性、电气特性优异。此外,氟树脂与工程塑料相比具有下述特征:弹性模量低,具有柔软性。
提出了通过在这样的PPS树脂中混合氟树脂,来赋予单独时难以达成的各特性的各种提案。然而,起因于作为氟树脂的特征的表面自由能小,在与其它树脂的聚合物合金的生成时界面粘接性差,因此在生成的合金中难以获得充分的机械物性。
例如,专利文献1中提出了通过以下步骤,改良PPS树脂与2成分以上的氟树脂的相容性,改善各物性、外观的发明。即提出了下述发明:通过在将2成分以上的氟树脂熔融混炼后,进一步在其中的1成分的氟树脂的熔点以下的温度与PPS树脂混炼的方法,来使PPS树脂相中形成氟树脂的分散相。进一步通过在该分散相中使混炼时不熔融的氟树脂成分分散成核壳状,来改良PPS树脂与2成分以上的氟树脂的相容性,从而改善各物性、外观。专利文献2中提出了具有良好的机械物性的聚合物合金。该聚合物合金通过将低熔点、高熔融粘度的乙烯-四氟乙烯共聚物和增容剂添加于PPS树脂,使乙烯-四氟乙烯共聚物与PPS树脂微分散来获得。
专利文献3中提出了将能够熔融加工的氟树脂和PPS树脂利用配有切口型搅拌螺杆的双螺杆挤出机进行熔融混炼,来获得聚合物合金,从而获得在1次分散相内形成2次分散相的相分离结构。
专利文献3中,通过对在PPS树脂形成连续相并且氟树脂形成1次分散相的状态下,进一步在1次分散相内形成由氟树脂以外的成分形成的2次分散相的相分离结构进行控制,来表现良好的电气特性。另一方面,专利文献4提出了通过将PPS树脂和含有官能团的氟树脂合金化,来实现熔融滞留时的相分离结构的稳定化的发明。专利文献4所提出的PPS树脂组合物的柔软性、耐热性、耐蠕变性、电绝缘性优异。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3-263464号公报
专利文献2:国际公开第1998-21277号
专利文献3:国际公开第2014-115536号
专利文献4:日本特开2015-110732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然而,上述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发明中,虽然在氟树脂为较低组成的方案下可获得良好的外观,但是在氟树脂组成量多的方案中,得不到良好的相容性,因此得不到良好的外观。此外,即使在氟树脂为低组成的情况下,也不能说充分的微分散化,导致机械物性等的降低。这是因为,核壳状分散结构的核部中的氟树脂的分散粒径估计为5~50μ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丽株式会社,未经东丽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8000770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