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成型模具及成型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80008168.9 | 申请日: | 2017-03-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8602297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26 |
发明(设计)人: | 丸山恒夫;田村佳树;坂井秀男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冶美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30B11/02 | 分类号: | B30B11/02;B22F3/02;B22F3/03 |
代理公司: | 北京德琦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18 | 代理人: | 崔今花;周艳玲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成型 模具 方法 | ||
本发明的成型模具的特征在于,具备:第一模,具有贯通孔;第二模,能够插入到所述贯通孔中,并且相对于所述第一模相对移动;和第一冲头及第二冲头,能够分别插入到所述贯通孔中,在所述第二模中设置有底切成型部,在由所述贯通孔的内侧面、所述第二模、所述第一冲头及所述第二冲头包围的型腔内压缩成型被成型物。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成型模具及使用该成型模具的成型方法。
本申请基于2016年3月8日在日本申请的专利申请2016-044521号及2016年10月7日在日本申请的专利申请2016-199240号要求优先权,并且在此援引其内容。
背景技术
已知有例如使用金属粉或陶瓷粉等作为被成型物的粉体原料进行模具成型而得到的压粉体(成型体)来制造高精度的部件等的方法(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一般,粉末成型用模具由具备开口的中空的模和从该模的开口插入到型腔内的上下冲头构造。
在这种结构的粉末成型用模具中,例如在将下冲头从模的一侧(下侧)开口嵌合到型腔的一部分的状态下,向型腔内填充原料粉末。接着,通过从模的另一侧(上侧)开口向型腔内插入上冲头,并且对上冲头与下冲头之间的型腔内的原料粉末进行加压,从而形成模仿型腔的形状的压粉体。接着,在使一个冲头远离模的任一开口之后,由另一个冲头推出成型在型腔内的压粉体。由此,能够从型腔内取出(脱模)压粉体。
但是,在成型具有沿与上下冲头的移动方向交叉的方向延伸的凹凸等的底切形状的压粉体以作为压粉体(成型体)的情况下,以往一般使用具备多个可分割模的模具。另外,通过对成型为简易形状的成型体进一步进行机械底切加工,制造包含底切形状的成型体。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公开2009-68558号公报
然而,就具备多个可分割模的模具而言,得到的压粉体容易在模的分割部分形成线状的突起。因此,通常需要在后续工序中进行成型面的精加工等,难以以低成本高效地制造压粉体。另外,在模进行分割时压粉体(成型体)容易破损,难以高效地制造压粉体。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情况而提出的,其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以高精度容易成型包含底切形状的成型体的成型模具及使用该成型模具的成型方法。
本发明的一方式的成型模具具有以下结构。
所述成型模具的特征在于,具备:第一模,具有贯通孔;第二模,能够插入到所述贯通孔中,并且相对于所述第一模相对移动;和第一冲头及第二冲头,能够分别插入到所述贯通孔中,在所述第二模中设置有底切成型部,在由所述贯通孔的内侧面、所述第二模、所述第一冲头及所述第二冲头包围的型腔内压缩成型被成型物。
根据这种结构的成型模具,只需将具备底切成型部的第二模插入到第一模的贯通孔中并进行成型,即能容易以高精度成型具备底切形状的成型体。并且,只需与第二模一同从第一模的贯通孔取出已成型的成型体,即能容易从第二模脱模成型体,能够在不会损害底切部分的情况下以高精度成型出成型体。
所述成型模具的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模以所述第二模的一部分与所述贯通孔的内侧面接触的方式插入到所述贯通孔中。
另外,本发明的一方式的成型模具的特征在于,进一步具备第三模,所述第三模以所述第三模的一部分与所述贯通孔的内侧面接触的方式插入到所述贯通孔中,并且能够相对于所述第一模及所述第二模相对移动。
另外,本发明的一方式的成型模具的特征在于,进一步具备能够插入到所述型腔内的芯棒。
另外,本发明的一方式的成型模具的特征在于,所述被成型物为粉体。
本发明的一方式的成型方法具有以下结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冶美有限公司,未经大冶美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80008168.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