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枕头内气囊的充放气装置及智能枕头有效
申请号: | 201780008989.2 | 申请日: | 2017-02-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8697251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25 |
发明(设计)人: | 陈关木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和而泰智能控制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47G9/10 | 分类号: | A47G9/10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六加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372 | 代理人: | 宋建平 |
地址: | 广东省深圳市高新区南***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枕头 气囊 放气 装置 智能 | ||
本申请涉及一种用于枕头内气囊的充放气装置,包括封闭装配盒、和设置于封闭装配盒内的气路交换件、第一电磁阀以及第二电磁阀;封闭装配盒上设置有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气路交换件设置有进气口、充放气口以及第一排气口,气路交换件的进气口、充放气口以及第一排气口相互连通,进气口通过第一通孔伸出封闭装配盒外;充放气口与第一电磁阀的一侧端口连接,第一电磁阀的另一侧端口与第二通孔位置上相对应,用于与气囊连接;第一排气口与第二电磁阀的一侧端口连接,第二电磁阀的另一侧端口位于封闭装配盒内,封闭装配盒上设置有第二排气口。本申请还提供一种智能枕头。本申请的充放气装置和智能枕头能够通过气囊的放气实现对封闭装配盒内的器件的散热,提高散热效果。
技术领域
本申请实施方式涉及保健用品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枕头内气囊的充放气放置及智能枕头。
背景技术
打鼾是人在睡眠中,咽部通道变窄,当气流通过时发出声音的现象。打鼾使睡眠呼吸反复暂停,容易造成大脑、血液严重缺氧,形成低血氧症,从而诱发高血压、脑血病、心率失常、心肌梗死或心绞痛等病症。
现有技术一般采用智能枕头来防止人在睡眠中打鼾,具体为在智能枕头里内置气囊,通过对气囊进行充放气,进而推动人体头部偏转,改善人体呼吸道顺畅程度,从而达到改善打鼾的作用。
现有的智能枕头内部需放置电子控制板、电磁阀等电子器件,用于实现气囊的充放气。然而,所述电子器件在使用时,会产生热量;而且,智能枕头为了人体舒适,会在所述电子器件外包裹弹性枕头材料,例如海绵或乳胶等材料,所述枕头材料均具有保温隔热的特性,从而进一步地使所述电子器件产生的热量无法排出。当所述电子器件产生的热量到达一定温度时,可能会导致电子器件失效。
现有一种采用散热风扇的方法用于降低所述电子器件的温度,然而,采用散热风扇进行散热会产生噪音,而且,采用散热风扇将热量从电子器件排出至枕头表面时,会导致枕头表面的温度升高,从而影响人体的睡眠;同时,在智能枕头中增加散热风扇,会使智能枕头结构复杂,从而增加智能枕头的生产成本。
发明内容
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枕头内气囊的充放气放置及智能枕头,该用于枕头内气囊的充放气放置及智能枕头能够有效地对枕头内电子器件进行散热,而且可以减小对用户睡眠的影响,且结构简单。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提出了一种用于枕头内气囊的充放气装置,包括气路交换件、第一电磁阀、第二电磁阀和封闭装配盒;所述气路交换件、所述第一电磁阀以及所述第二电磁阀设置于所述封闭装配盒内;
所述封闭装配盒上设置有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所述气路交换件设置有进气口、充放气口以及第一排气口,所述气路交换件的内部为中空结构以将所述进气口、所述充放气口以及所述第一排气口相互连通,所述气路交换件的进气口通过所述第一通孔伸出所述封闭装配盒外;所述充放气口与所述第一电磁阀的一侧端口连接,所述第一电磁阀的另一侧端口与所述第二通孔位置上相对应,用于与所述气囊连接;所述第一排气口与所述第二电磁阀的一侧端口连接,所述第二电磁阀的另一侧端口位于所述封闭装配盒内,所述封闭装配盒上设置有第二排气口。
本申请还提供一种智能枕头,包括枕头主体、气囊和充放气装置,所述气囊和所述充放气装置设置于所述枕头主体内;
所述充放气装置包括气路交换件、第一电磁阀、第二电磁阀和封闭装配盒;所述气路交换件、所述第一电磁阀以及所述第二电磁阀设置于所述封闭装配盒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和而泰智能控制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和而泰智能控制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8000898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