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可适形的、可剥离的粘合剂制品有效
申请号: | 201780009270.0 | 申请日: | 2017-01-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8603079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26 |
发明(设计)人: | C·D·科曼-埃格特;C·E·利普斯科姆;B·S·福尼;M·P·莱曼;M·E·法西 | 申请(专利权)人: | 3M创新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9J7/29 | 分类号: | C09J7/29;C09J7/38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金杜律师事务所 11256 | 代理人: | 李勇;黄海波 |
地址: | 美国明***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可适形 剥离 粘合剂 制品 | ||
本公开整体涉及粘合剂制品,所述粘合剂制品包括在两个可剥离粘合剂层之间的多层载体。所述多层载体向所述粘合剂制品提供增强的适形性,这在某些情况下可提高或增强所述产品在表面(例如,粗糙或纹理化表面,诸如例如墙纸、干墙、煤渣砖等)上的性能。
技术领域
本公开整体涉及可适形的、可剥离的粘合剂制品,其能够附接或粘附到基底,并且可从基底上移除而不对基底造成损坏。本公开整体还涉及制备和使用此类粘合剂制品的方法。
背景技术
革命性的粘合带产品是一系列可拉伸移除的粘合带,该粘合带强力地保持在多种表面(包括油漆、木材和瓷砖)上并且可干净移除—无孔、痕或粘性残余物。透明钩和条带产品是粘合带产品的透明版本。
一般来讲,这些产品包含设置在胶带或其它背衬上的拉伸释放粘合剂组合物。这些产品通常在粘结到各种表面或基底方面具有实用性,用于多种应用。可拉伸释放的粘合剂产品被设计成将制品(诸如钩(以保持图片或衣物制品)或其它装饰性或实用元件)牢固地粘附到表面(粘附体),但当以低角度从建筑表面拉离时可干净地移除。干净移除方面使得在移除拉伸释放粘合剂之后表面上不留下发粘和/或不美观的残余物。在拉伸释放移除的过程中,随着背衬被拉伸,粘合剂层通常保持粘附到胶带背衬上,但从表面(粘附体)释放。
可剥离粘合剂制品在例如PCT专利公布2015/034104中有所描述,该专利的全部公开内容并入本文。
发明内容
本公开的发明人认识到,可通过提高对现有可剥离粘合剂产品所施加、附接和/或安装的基底或表面的适形性来改善或增强现有可剥离粘合剂产品。在一些情况下,增强的适形性允许粘合剂制品保持更大的重量。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增强的适形性允许粘合剂制品用于新表面(例如,煤渣砖)上。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增强的适形性提高或增强产品在某些表面上的性能(例如,粗糙或纹理化表面,诸如例如墙纸、干墙等)。
本公开的发明人认识到,增加粘合剂制品的适形性将提供提高或增强的性能。本公开的发明人认识到,提供可适形的背衬是一种增加粘合剂制品的适形性的新型且有效的方法。为此,本公开的发明人发明了一种在粘合剂安装制品中使用的多层背衬。
一些实施方案涉及一种粘合剂制品,该粘合剂制品包括:具有第一主表面和第二主表面的多层背衬;该多层背衬包括芯层和聚合物膜层,并且该聚合物膜层在10秒之后具有通过纹理分析所测量的5%至100%的应力弛豫;以及直接与多层背衬的第一主表面的至少一部分相邻的可剥离粘合剂,该可剥离粘合剂具有约0.4密耳至60密耳的厚度。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多层载体包括至少两个层。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多层载体包括至少三个层。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多层载体包括芯层和一个或多个与芯层相邻的聚合物膜层。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多层背衬包括至少两个与芯层相邻的聚合物膜层。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多层载体包括两个或更多个芯层。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多层载体还包括两个或更多个与芯层相邻的聚合物膜层。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多层载体包括芯层,并且芯层为压敏粘合剂。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多层载体包括芯层,并且芯层包含下列物质中的至少一者:一种或多种包含一个或多个(甲基)丙烯酰基团的单体的聚合物;乙烯基芳族或烯烃嵌段共聚物;乙烯基芳族或烯烃嵌段共聚物;有机硅弹性体;包含一个或多个(甲基)丙烯酰基团的单体以及乙烯基芳族或烯烃嵌段共聚物;梯度或无规乙烯基芳族或烯烃共聚物;具有支链、接枝或梳状结构的乙烯基芳族或烯烃或(甲基)丙烯酸类聚合物或共聚物;具有支链、接枝或梳状结构的包含乙烯基芳族或烯烃或丙烯酸类单体中的两者或更多者的共聚物;包含一个或多个(甲基)丙烯酰基团的单体以及乙烯基芳族和烯烃嵌段共聚物;(甲基)丙烯酸类嵌段共聚物;或它们的任何组合。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芯层还包含增粘剂、增塑剂、交联剂或流变改性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3M创新有限公司,未经3M创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8000927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