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二氧化碳回收系统及二氧化碳分离回收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780009327.7 | 申请日: | 2017-02-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8697971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0-23 |
发明(设计)人: | 西部祥平;岩崎英和;吉泽克浩;奥村雄志 | 申请(专利权)人: | 川崎重工业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01D53/14 | 分类号: | B01D53/14;B01D53/62;B01D53/83;B01D53/96;C01B32/50 |
代理公司: | 上海瀚桥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61 | 代理人: | 曹芳玲 |
地址: | 日本兵库***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料斗 脱除 开闭 二氧化碳回收系统 二氧化碳回收 二氧化碳容器 压力切换装置 给气管 排气管 吸附剂 二氧化碳 二氧化碳分离 回收系统 气体通过 气阀 出口阀 管连接 排气阀 入口阀 排气 送出 连通 出口 | ||
一种二氧化碳回收系统,具备:进行使二氧化碳从吸附剂脱除这样的处理的脱除槽;与脱除槽通过二氧化碳回收管连接的二氧化碳容器;将脱除槽的气体通过二氧化碳回收管向二氧化碳容器送出的泵;以及至少一个压力切换装置,具有:至少一段料斗、使料斗的入口进行开闭的入口阀、使料斗的出口进行开闭的出口阀、与料斗连接并从料斗排气的排气管、使排气管进行开闭的排气阀、与料斗连接并向料斗供给二氧化碳的给气管、及使给气管进行开闭的给气阀。压力切换装置中的一个设置于脱除槽的吸附剂的入口的上方,料斗的出口与脱除槽连通。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对从二氧化碳吸附剂脱除的二氧化碳进行回收的二氧化碳回收系统以及包括该二氧化碳回收系统的二氧化碳分离回收系统。
背景技术
以往利用固体的二氧化碳吸附剂从含有二氧化碳的被处理气体分离二氧化碳。吸附该二氧化碳的吸附剂通过使保持的二氧化碳脱除从而再生,并再度利用于二氧化碳的吸附。像这样的连续进行针对二氧化碳吸附剂的二氧化碳吸附和脱除的系统例如记载于专利文献1。
专利文献1所示的以往的二氧化碳分离回收系统具备:在上下方向上向下方依序排列的料斗、吸附塔、再生塔、干燥塔及冷却塔,和从冷却塔向料斗移送吸附剂的输送装置(conveyor)。容纳于料斗的吸附剂依照吸附塔、再生塔、干燥塔及冷却塔的顺序,以自重向下方移动,借由输送装置向料斗投入。通过像这样循环吸附剂,从而在各塔内形成有吸附剂带来的移动层。
上述专利文献1的二氧化碳分离回收系统中,在吸附塔中,被处理气体与吸附剂接触,被处理气体中含有的二氧化碳被吸附剂吸附。在再生塔中,供给的水蒸气与吸附剂接触,水蒸气在吸附二氧化碳后的吸附剂的表面凝缩,由此二氧化碳从吸附剂脱离。从吸附剂脱除的二氧化碳通过泵强制排气并存积于二氧化碳容器。附着凝缩水的吸附剂在干燥塔干燥、在冷却塔冷却后返回料斗,再度为二氧化碳吸附所利用。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 :日本特开2013-121562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上述专利文献1中记载了,因再生塔内的压力低于外部气压时,外部的空气流入再生塔,回收的二氧化碳的浓度降低,所以在吸附塔与再生塔之间设置闭锁料斗等气流泄漏防止单元。
图8在具备闭锁料斗的以往的二氧化碳分离回收系统100中示出吸附槽11、脱除槽12以及用于从脱除槽12回收二氧化碳的结构。图8的以往的二氧化碳分离回收系统100中,吸附槽11的下方配置有脱除槽12,脱除槽12和二氧化碳容器17通过二氧化碳回收管31连接。二氧化碳回收管31中设置有泵16,在脱除槽12中从吸附剂脱除的二氧化碳从脱除槽12强制排气,通过二氧化碳回收管31回收至二氧化碳容器17。
在上述以往的二氧化碳分离回收系统100中,将吸附槽11的出口和脱除槽12的入口连起的吸附剂的流路21上至少设置有一个料斗(闭锁料斗)61。料斗61的入口设置有入口阀62,料斗61的出口设置有出口阀63,通过闭止入口阀62及出口阀63而能使料斗61内密闭。此外,料斗61的内部与排气管64连接。
上述料斗61中,从因闭止入口阀62及出口阀63并引入外气从而内部变为常压开始,入口阀62开放。由此,吸附剂从吸附槽11向料斗61落下。然后入口阀62再度闭止,排气管64和二氧化碳回收管31连通,内部的气体被强制排气。若料斗61的内压和脱除槽12的内压相等,则强制排气停止,出口阀63开放。由此,吸附剂从料斗61向脱除槽12落下。
上述以往的二氧化碳分离回收系统100中,因料斗61内收入外气,所以从料斗61内通过排气管64及二氧化碳回收管31送向二氧化碳容器17的气体中含有外气。如此,可能会因收入二氧化碳容器17的外气而使二氧化碳容器17内的二氧化碳浓度降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川崎重工业株式会社,未经川崎重工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8000932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