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交易方法、支付设备、验证设备和服务器有效
申请号: | 201780009363.3 | 申请日: | 2017-03-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8604346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10 |
发明(设计)人: | 王思善;梅敬青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Q20/40 | 分类号: | G06Q20/40 |
代理公司: | 北京龙双利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29 | 代理人: | 张欣;王君 |
地址: | 518129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交易 方法 支付 设备 验证 服务器 | ||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交易方法、支付设备、验证设备和服务器,该方法包括:支付设备确定执行当前交易的支付账户的目标免密限额,其中目标免密限额为多个免密限额中与验证设备的目标验证方式对应的免密限额,多个免密限额与多种验证方式之间具有对应关系;在验证设备使用目标验证方式对支付账户的所有人身份验证通过后,支付设备根据目标免密限额,将支付设备的支付状态设置为针对目标免密限额的免密支付状态,以便于在当前交易的交易金额小于或等于目标免密限额时,支付设备能够实现免密支付。能够充分利用不同的验证方式各自的验证特点,满足具有不同安全需求的支付场景下的支付账户的所有人身份验证。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子设备领域,并且更具体地,涉及一种交易方法、支付设备、验证设备和服务器。
背景技术
随着支付载体从物理卡片过渡到移动设备,目前提出了一种特有的持卡人验证方法(Cardholder Verification Method,CVM),即基于设备的持卡人验证方式(ConsumerDevice CVM,CDCVM),在移动设备端例如手机上就可以通过指纹或数字密码的方式完成对持卡人身份的验证。
随着可穿戴设备的发展,与移动设备绑定的可穿戴设备逐步可以开始作为手机支付的辅助工具,广泛应用在交易验证环节,用于对支付账户的所有人身份进行验证,使用可穿戴来对支付账户的所有人身份进行验证能够带来更好的用户体验,而且由于验证设备在进行验证的过程中需要与支付设备进行配合,所以安全性上也能够得到保障。但是,通过可穿戴设备对支付账户的所有人身份进行验证时,可穿戴设备所支持的不同验证方式具有各自的特点比如具有各自的安全等级。因而,如何充分利用不同的验证方式各自的验证特点,满足在具有不同安全需求的支付场景下对支付账户的所有人身份进行验证,是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交易方法、支付设备、验证设备和服务器,能够充分利用不同的验证方式各自的验证特点,满足具有不同安全需求的支付场景下的支付账户的所有人身份验证。
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交易方法,包括:支付设备确定执行当前交易的支付账户的目标免密限额,其中,所述目标免密限额为多个免密限额中与验证设备的目标验证方式对应的免密限额,所述目标验证方式用于所述验证设备对所述支付账户的所有人身份进行验证,所述多个免密限额与多种验证方式之间具有对应关系,所述支付设备、所述验证设备和所述支付账户已相互关联;在所述验证设备使用所述目标验证方式对所述支付账户的所有人身份验证通过后,所述支付设备根据所述目标免密限额,将所述支付账户的支付状态设置为针对所述目标免密限额的免密支付状态,以便于在所述当前交易的交易金额小于或等于所述目标免密限额时,所述支付账户能够实现免密支付。
因此,通过为具有不同安全等级的验证方式设置不同的免密限额,从而充分利用不同的验证方式各自的验证特点来提供不同程度的免密能力,满足了具有不同安全需求的支付场景下支付账户的所有人身份验证,能够在提升交易的安全性的同时实现交易的免密支付。
可选地,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支付设备确定执行当前交易的支付账户的目标免密限额,包括:所述支付设备向所述验证设备发送第一指示信息,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验证设备使用所述验证设备存储的第一列表中优先级最高的验证方式对所述支付账户的所有人身份进行验证,其中,所述第一列表包括所述验证设备所支持的至少一种验证方式;所述支付设备接收所述验证设备根据所述第一指示信息发送的验证结果,所述验证结果中包括用于指示所述优先级最高的验证方式的标识;所述支付设备将所述优先级最高的验证方式确定为所述目标验证方式,并根据所述目标验证方式和所述支付设备存储的第二列表,确定与所述目标验证方式对应的免密限额为所述目标免密限额,其中,所述第二列表包括所述多种验证方式与所述多个免密限额之间的对应关系,所述多种验证方式包括所述第一列表中的所述至少一种验证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华为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8000936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