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离合器单元有效
申请号: | 201780010479.9 | 申请日: | 2017-03-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8603545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29 |
发明(设计)人: | 佐藤光司;川合正浩 | 申请(专利权)人: | NTN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F16D41/10 | 分类号: | F16D41/10;B60N2/16;F16D41/067;F16D63/00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21 | 代理人: | 刘影娜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离合器 单元 | ||
离合器单元包括:杆侧离合器部(11),其控制通过杆操作而输入的旋转转矩的传递以及隔断;以及制动侧离合器部(12),其将来自杆侧离合器部(11)的旋转转矩向输出侧传递,并且隔断从输出侧反向输入的旋转转矩,制动侧离合器部(12)具备:外圈(23),其被约束旋转;输出轴(22),其输出旋转;保持器(15c),其配置在外圈(23)与输出轴(22)之间,被输入来自杆侧离合器部(11)的旋转转矩;以及圆柱滚子(27),其通过在外圈(23)与输出轴(22)之间的卡合以及脱离,来控制从输出轴(22)反向输入的旋转转矩的隔断和从保持器(15c)输入的旋转转矩的传递,在外圈(23)附设有滑动齿轮(32),该滑动齿轮(32)在隔断旋转转矩时与输出轴(22)啮合,并且在传递旋转转矩时解除与输出轴(22)的啮合状态。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离合器单元,其具备通过杆操作而被输入旋转转矩的杆侧离合器部、以及将来自该杆侧离合器部的旋转转矩向输出侧传递并且隔断来自输出侧的旋转转矩的制动侧离合器部。
背景技术
一般而言,在使用圆柱滚子、滚珠等卡合件的离合器单元中,在输入部件与输出部件之间配置有离合器部。该离合器部构成为,通过在上述输入部件与输出部件之间使圆柱滚子、滚珠等卡合件卡合以及脱离,从而控制旋转转矩的传递及隔断。
本申请人之前提出了组装于通过杆操作而对座椅进行上下调整的机动车用座椅升降部的离合器单元(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该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离合器单元具备通过杆操作而被输入旋转转矩的杆侧离合器部、以及将来自该杆侧离合器部的旋转转矩向输出侧传递并且隔断来自输出侧的旋转转矩的制动侧离合器部。
杆侧离合器部的主要部分包括:外圈,其通过杆操作而被输入旋转转矩;内圈,其将从该外圈输入的旋转转矩向制动侧离合器部传递;多个圆柱滚子,其通过在外圈与内圈之间的楔形间隙中的卡合以及脱离来控制来自外圈的旋转转矩的传递以及隔断;保持器,其沿圆周方向等间隔地保持圆柱滚子;两个定中弹簧,其利用来自外圈的旋转转矩蓄积弹力,当旋转转矩的输入消失时,通过所蓄积的弹力使保持器以及外圈恢复中立状态。
制动侧离合器部的主要部分包括:外圈,其被约束旋转;输出轴,其输出旋转转矩;多对圆柱滚子以及板簧,所述多对圆柱滚子通过在外圈与输出轴之间的楔形间隙中的卡合以及脱离来控制来自输出轴的旋转转矩的隔断和来自杆侧离合器部的旋转转矩的传递,所述板簧对各对圆柱滚子彼此施加分离力;保持器,其沿圆周方向等间隔地保持各对圆柱滚子以及板簧;摩擦环,其对输出轴施加旋转阻力。
需要说明的是,制动侧离合器部的保持器与杆侧离合器部的内圈一体地形成。由此,保持器在制动侧离合器部中除了具备沿圆周方向等间隔地保持各对圆柱滚子以及板簧的功能以外,还具备作为被输入来自杆侧离合器部的旋转转矩的输入构件的功能。
在杆侧离合器部中,当通过杆操作而向外圈输入旋转转矩时,圆柱滚子卡合于外圈与内圈之间的楔形间隙。通过该楔形间隙中的圆柱滚子的卡合,向内圈传递旋转转矩而使内圈旋转。此时,随着外圈以及保持器的旋转而在两定中弹簧中积蓄有弹力。
旋转转矩的输入消失时,通过两定中弹簧的弹力而使保持器以及外圈恢复至中立状态,另一方面,内圈维持被赋予的旋转位置。因此,通过该外圈的反复旋转、即操作杆的抽取操作,而使内圈进行微动旋转。
在制动侧离合器部中,当通过朝向座椅的就坐而向输出轴反向输入旋转转矩时,圆柱滚子卡合于输出轴与外圈之间的楔形间隙,从而输出轴相对于外圈被锁定。这样,从输出轴反向输入的旋转转矩通过制动侧离合器部而被锁定,从而隔断向杆侧离合器部11的回流。由此,座椅无法进行上下调整。
另一方面,当从杆侧离合器部的内圈向制动侧离合器部的保持器输入旋转转矩时,保持器旋转而与圆柱滚子抵接并克服板簧的弹力而按压圆柱滚子,从而圆柱滚子从外圈与输出轴之间的楔形间隙脱离。通过圆柱滚子自该楔形间隙的脱离,输出轴的锁定状态被解除,输出轴变得能够旋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NTN株式会社,未经NTN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80010479.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