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动力传递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780010787.1 | 申请日: | 2017-02-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8603573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9-28 |
发明(设计)人: | 杉浦伸忠;三治广明;大上奖太 | 申请(专利权)人: | 爱信艾达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F16H3/66 | 分类号: | F16H3/66;F16H3/62;F16H57/023 |
代理公司: | 隆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72003 | 代理人: | 向勇;宋晓宝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驱动齿轮 中心支撑件 圆筒部 侧壁部 轴承 动力传递装置 轴向延伸 变速箱 内周部 内周面 外周面 大径 内周 支撑 小径 延伸 | ||
在小径的第一驱动齿轮(26)和大径的第二驱动齿轮(28)之间形成中心支撑件(11c),所述中心支撑件(11c)具有从变速箱(11)的内周面向径向内侧延伸的侧壁部(111c)和从侧壁部(111c)的内周部沿轴向延伸的圆筒部(112c)。并且,在中心支撑件(11c)的圆筒部(112c)的内周面利用第一轴承(31)将第一驱动齿轮(26)支撑为能够自由旋转,在圆筒部(112c)的外周面利用第二轴承(32)将第二驱动齿轮(28)支撑为能够自由旋转。
技术领域
在本说明书中公开的本发明涉及动力传递装置。
背景技术
以往,作为这种动力传递装置提出如下装置,在该装置中,三个行星齿轮、三个离合器、两个制动器和两个副驱动齿轮与输入轴配置在同轴上(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设置于作为输出轴的副轴的两个副从动齿轮分别与在两个副驱动齿轮啮合,作为输入轴和输出轴之间的动力传递路径,具有将输入至两个副驱动齿轮中的一个齿轮的动力向副轴传递的动力传递路径和将输入至两个副驱动齿轮中的另一个齿轮的动力向副轴传递的动力传递路径。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WO2014/079642号公报
发明内容
在上述的动力传递装置中,除了行星齿轮、离合器和制动器之外,两个副驱动齿轮与输入轴配置在同轴上,从而需要两个副齿轮的支撑结构,因此,轴长会增加。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缩短动力传递装置的轴长。
本发明为了达到上述的主要目的,采用了以下的手段。
本发明的动力传递装置,齿轮组在壳体内配置在同轴上,使输入至输入部件的动力经由所述齿轮组传递至输出部件,所述齿轮组包括第一外齿齿轮和直径比该第一外齿齿轮的直径大的第二外齿齿轮,其中,
所述动力传递装置具有:
支撑部件,具有从所述壳体的内周面向径向内侧延伸的侧壁部和从所述侧壁部的径向内侧沿轴向延伸的中空的筒状部,该支撑部件形成在所述第一外齿齿轮与所述第二外齿齿轮之间;
第一轴承,设置于所述筒状部的外周面,将所述第一外齿齿轮和所述第二外齿齿轮中的一个支撑为能够旋转;以及
第二轴承,设置于所述筒状部的内周面,将所述第一外齿齿轮和所述第二外齿齿轮中的另一个支撑为能够旋转。
在本发明的动力传递装置中,在第一外齿齿轮和直径比该第一外齿齿轮的直径大的第二外齿齿轮之间设置支撑部件,所述支撑部件具有从壳体的内周面向径向内侧延伸的侧壁部和从侧壁部的径向内侧沿轴向延伸的中空的筒状部。并且,在筒状部的外周面设置第一轴承来将第一外齿齿轮和第二外齿齿轮中的一个支撑为能够旋转,在筒状部的内周面设置第二轴承来将第一外齿齿轮和第二外齿齿轮中的另一个支撑为能够旋转。由此,由于能够在径向上配置第一轴承和第二轴承,因此,能够缩短动力传递装置的轴长。另外,由于第一轴承和第二轴承在两者之间隔着支撑部件的筒状部配置,轴承的内轮和外轮中的一个固定于筒状部,因此,在轴承的内轮和外轮之间不会产生过大的转速差,另外,施加于一个轴承的负荷不会传递到另一个轴承。其结果,能够进一步降低作用于第一轴承和第二轴承的负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动力传递装置的概略结构图。
图2是表示自动变速器20的各变速挡与离合器以及制动器的工作状态之间的关系的工作表。
图3是表示各旋转构件的转速与自动变速器20的输入转速之比的速度线图。
图4是动力传递装置中的包括中心支撑件的主要部分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爱信艾达株式会社,未经爱信艾达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8001078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具有平顺模式切换的多模式机电无级变速器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 下一篇:发动机单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