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连接部件用材料在审
申请号: | 201780011169.9 | 申请日: | 2017-02-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8699717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0-23 |
发明(设计)人: | 西田义胜;平冈正司;长尾雅央;藤井孝浩 | 申请(专利权)人: | 日新制钢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C25D7/00 | 分类号: | C25D7/00;C25D5/10;C25D5/26;H01R13/03;H01R43/16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27 | 代理人: | 庞东成;崔立宇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不锈钢板 连接部件 附着量 连接器 表面硬度 电气设备 电子设备 引线框架 电接点 线束 | ||
本发明提供连接部件用材料,其能够用于电气设备、电子设备等中使用的连接器、引线框架、线束插头等电接点部件等,其特征在于,在不锈钢板的表面上形成Cu镀层、在该Cu镀层上形成Sn镀层而成,上述Cu镀层的附着量为1.5~45g/m2,上述Sn镀层的附着量为1.5~15g/m2,上述不锈钢板的表面硬度为200~400HV。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连接部件用材料。更详细而言,本发明涉及连接部件用材料,其能够适合用于例如电气设备、电子设备等中使用的连接器、引线框架、线束插头等电接点部件等。根据本发明的连接部件用材料,例如在使电连接端子等连接部件嵌合后,即使在该连接部件的微滑动反复进行的情况下,也能够抑制接触电阻的升高,进而能够提高电连接的可靠性。
背景技术
汽车、移动电话等中使用的连接端子的数量随着其中使用的电子控制设备的增加而趋于增加。从提高汽车的燃料效率、省空间化、移动电话携带的方便性等观点出发,要求连接端子的小型化和轻量化。为了应对这些要求,需要防止端子由于使连接端子彼此嵌合时施加的力(插入力)而发生变形,同时需要减小该连接端子,进一步需要保持连接端子的连接部中的接触压。因此,对于连接端子要求使用与迄今使用的铜合金相比具有高强度的材料。
作为与铜合金相比具有高强度的材料,考虑使用不锈钢板。与铜合金相比,不锈钢板的机械强度高、相对密度小、低成本,因此是适合小型化、轻量化、降低材料成本等的材料。
作为电接点部件用材料,开发了为降低不锈钢板的表面的接触电阻而镀覆有不同种类金属的不锈钢板(参照例如专利文献1~3)。但是,对使用有这些不锈钢板的连接端子施加振动、接点部的微滑动反复进行时,镀层早期发生磨耗,母材的不锈钢露出,因此接点部的接触电阻升高,因此期望开发一种连接部件用材料,其即使在接点部的微滑动反复进行的情况下也能够抑制接触电阻的升高。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4-300489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7-262458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15-028208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现有技术而完成的,其课题在于提供一种连接部件用材料,其是作为连接部件的原材料使用的连接部件用材料,即使在连接部件的微滑动反复进行的情况下也能够抑制接触电阻的升高。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本发明涉及下述内容:
(1)一种连接部件用材料,其是作为连接部件的原材料使用的连接部件用材料,其特征在于,在不锈钢板的表面上形成Cu镀层、在该Cu镀层上形成Sn镀层而成,上述Cu镀层的附着量为1.5~45g/m2,上述Sn镀层的附着量为1.5~15g/m2,上述不锈钢板的表面硬度为200~400HV;和
(2)一种连接部件用材料的制造方法,其是制造作为连接部件的原材料使用的连接部件用材料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表面硬度为200~400HV的不锈钢板的表面上按照附着量为1.5~45g/m2的方式形成Cu镀层后,按照附着量为1.5~15g/m2的方式形成Sn镀层。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提供一种连接部件用材料,其即使在连接部件的微滑动反复进行的情况下也能够抑制接触电阻的升高。
附图说明
图1是在各实施例和各比较例中研究耐微滑动磨耗性时所用的装置的示意性说明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日新制钢株式会社,未经日新制钢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80011169.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铜包覆镁线及其制造方法
- 下一篇:金属氧化物膜及其制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