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接地电路和接地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80011493.0 | 申请日: | 2017-02-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8702177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3-06 |
发明(设计)人: | 泷川欣也 | 申请(专利权)人: | 日本电气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H04B3/44 | 分类号: | H04B3/44;H02H9/02;H02H9/04 |
代理公司: | 中原信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19 | 代理人: | 鲁山;孙志湧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接地 电路 方法 | ||
为了抑制热切换期间的大电流和电弧放电两者,接地电路具有:第一继电器;第二继电器;第三继电器;第一电阻,其与第一继电器串联连接以使得能够使用第一继电器将馈电路径与地连接;以及分压器装置,其与第二继电器和第三继电器串联连接并且能够连接成使得对馈电路径与地之间的电压进行分压。第三继电器被设置在分压点处。当将馈电路径与地连接时,对第一至第三继电器进行控制以使得通过第一继电器使馈电路径经由第一电阻连接到地,通过第二和第三继电器使分压器装置与第一继电器和第一电阻并联连接,并且进一步通过第一继电器切断通过第一电阻到地的连接。当去除馈电路径与地的连接时,对第一至第三继电器进行控制以便通过第三继电器切断接地电流。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接地电路和一种接地方法,尤其是涉及一种在海底中继器的馈电电路中使用的接地电路和接地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近年来海底电缆通信系统中的传输容量的增加、中继器跨距的扩大、以及光纤数量的增加,海底分支单元中所需的电力正在增加。为了向海底分支单元提供更高的电力,提供给海底分支单元的电力电压需要增加。为此,需要这样一种海底分支单元,该海底分支单元能够在例如由于海底电缆故障而切换通信路径时以高电压来切换馈电电路。
图11是用于对与本发明有关的海底分支单元(以下简称为“BU”)与陆地站之间的连接进行说明的示图。在图11中,BU 901通过包括馈电线的海底电缆连接到陆地站991、992、以及993,并且响应于从陆地站991、992、以及993中的任何一个所接收的信号而切换馈电电路。通过该切换,BU 901的馈电电路能够连接到海下的海洋大地(sea earth)(以下简称为“SE”)(图11中的右手图)或者与海洋大地断开(图11中的左手图)。
图12是用于对BU 901的馈电电路的示例进行说明的示图。内部电路910包括用于对要传送的光信号进行处理的电气线路。馈电电路向电气线路供电。如图12中所说明的,BU901的馈电电路包括三个继电器RL1至RL3。通过控制继电器RL1至RL3,可对BU 901的馈电电路至SE的接地状态进行切换。图12的左手侧说明了内部电路与海洋大地断开的状态并且图12的右手侧说明了内部电路的接地电势降到海洋大地的状态。
此外,关于本发明,PTL 1描述了与海底分支单元的馈电切换有关的技术。
引用列表
专利文献
PTL 1:日本未审查专利申请公开No.H04-323917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
在图12中,当内部电路连接到海洋大地时,继电器RL1切换到电流流动状态(热切换)。因此,当以超过几千伏的高电压向BU 901的内部电路910供电时,在继电器RL1闭合之后,大电流可以立即流过继电器RL1。此时的电流可能加速继电器触点的劣化。通过增加连接在继电器RL1与海洋大地之间的电阻Rp的电阻值,可减小在切换期间流过的电流。然而,存在当电阻Rp是高电阻时整个BU 901中的功耗增加这样的问题。
另一方面,当通过断开图12的右手图中的继电器RL1的触点而去除内部电路910至海洋大地的接地时,需要切断通过继电器RL1和电阻Rp而流向海洋大地的电流。在这种情况下,由于恰好在切换之前施加到触点的电压而可能在继电器RL1的触点处产生电弧放电。因为电弧放电加速了继电器RL1的触点的劣化,因此抑制电弧放电的产生导致继电器触点的可靠性的提高。为了通过减小施加到继电器RL1的触点上的电压而抑制电弧放电的产生,期望减小电阻Rp并降低继电器RL1的触点处的电压。
如上所述,为了抑制热切换期间的大电流,需要增加继电器RL1的触点与海洋大地之间的电阻Rp。另一方面,为了抑制电弧放电,需要降低电阻Rp以使得继电器RL1的触点处的电压降低。换句话说,图12所示的海底分支单元901存在对于电阻Rp的电阻值存在相互矛盾的要求这样的问题。PTL 1没有描述用于解决这种问题的任何技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日本电气株式会社,未经日本电气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8001149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