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蓄电器件用负极材料在审
申请号: | 201780013337.8 | 申请日: | 2017-06-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8701821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0-23 |
发明(设计)人: | 广野友纪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阳特殊制钢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H01M4/38 | 分类号: | H01M4/38;H01G11/24;H01G11/30;H01M4/36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21 | 代理人: | 张玉玲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式( I ) 负极材料 蓄电器件 化合物相 蓄电容量 粒子 合金 上述化合物 负极 复合相 集合 | ||
提供一种蓄电器件用负极材料。该负极材料由作为大量的粒子的集合的粉末构成,上述粒子的材质是含有Si、Cr和X的Si系合金,上述Si系合金具有(1)Si为主成分的Si相和(2)化合物相,上述化合物相(2)包含(2-1)Si-(Cr,X)化合物相或(2-2)Si-(Cr,X)化合物和Si-X化合物的复合相,满足下式(I):[数式1]|RCr-RX|/RCr≤0.2(I)(在上述数式(I)中,RCr表示Cr的原子半径,RX表示元素X的原子半径。)。根据本发明,能够得到蓄电容量大,且该蓄电容量的维持率高的蓄电器件用负极。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适合于锂离子二次电池、全固体锂离子二次电池、混合型电容器等,在充放电时伴有锂离子的移动的蓄电器件的负极材料。
背景技术
近年来,便携式电话机、随身听、移动终端等急速普及。这些移动设备具有锂离子二次电池。电动汽车和混合动力汽车也具有锂离子二次电池。此外,作为家庭用的固定蓄电器件,则使用锂离子二次电池和混合型电容器。在锂离子二次电池中,充电时负极吸藏锂离子。在锂离子二次电池的使用时,锂离子从负极被释放。负极具有集电体、和粘合于该集电体的表面的活性物质。
那么,作为负极的活性物质,使用的是天然石墨、人造石墨、焦炭等的碳系材料。但是,碳系材料对于锂离子在理论上的容量只不过是372mAh/g。希望有容量大的活性物质。另一方面,作为负极的活性物质,Si受到注目。Si与锂离子反应。经过该反应形成化合物。典型的化合物是Li22Si5。经过该反应,大量的锂离子被负极吸藏。Si能够提高负极的蓄电容量。
若含有Si的活性物质层吸藏锂离子,则由于前述的化合物的生成,导致该活性物质层膨胀。活性物质的膨胀率约为400%。若锂离子从活性物质层被释放,则该活性物质层收缩。由于膨胀和收缩的反复,活性物质从集电体脱落。该脱落使蓄电容量降低。由于膨胀和收缩的反复,也会阻碍活性物质间的导电性。负极含有Si的现有的锂离子二次电池的寿命不长。而且,Si单体的电传导性比碳质材料和金属系材料的低。因此,含有Si的负极材料,其充放电时的效率不充分。
因此,提出有改善含Si的负极材料的缺点的方案。在日本特开2016-004715号公报中,公开有一种在由Si或Sn构成的非晶态金属的团簇间,存在非晶态合金相的负极材料。此负极材料中,非晶态合金相抑制Si或Sn的膨胀和收缩。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6-004715号公报
但是,日本特开2016-004715号公报公开的负极材料中,非晶态合金相有可能阻碍电子或离子的移动。同样的问题,在锂离子二次电池以外的各种蓄电器件中也有发生。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得到如下负极的材料,该负极蓄电容量大,且可抑制因充放电反复进行而造成的蓄电容量降低。
根据本发明,可提供一种蓄电器件用负极材料,其是由作为大量的粒子的集合的粉末构成的蓄电器件用负极材料,其中,
上述粒子的材质是含Si、Cr和元素X的Si系合金,
上述Si系合金具有:
(1)Si为主成分的Si相,和
(2)化合物相,
上述化合物相(2)含有:
(2-1)Si-(Cr,X)化合物相,或
(2-2)Si-(Cr,X)化合物与Si-X化合物的复合相,
并满足下式(I):
【数式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阳特殊制钢株式会社,未经山阳特殊制钢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80013337.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