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油膜回收装置和油膜回收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80014700.8 | 申请日: | 2017-10-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8713001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5-07 |
发明(设计)人: | 村上成義 | 申请(专利权)人: | 日本测器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C02F1/40 | 分类号: | C02F1/40 |
代理公司: | 北京林达刘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77 | 代理人: | 刘新宇;张会华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涡轮风机 水面 油膜 抽吸管 漂浮 抽吸口 油水分离装置 带传动机构 回收 分开配置 回收装置 混合流体 空气排放 连续运转 驱动叶轮 预定距离 支承机构 表面水 抽吸力 抽吸量 顶端部 回收油 基端部 送出口 吸入口 旋转力 抽吸 送出 支承 马达 送入 传递 | ||
能够大幅减少回收漂浮在水面上的油膜时的水的抽吸量,高效地回收油膜,并且能够进行长时间的连续运转。利用漂浮支承机构(2)以抽吸口(1d)在水面(101)的上方与水面(101)保持预定距离的方式支承抽吸管(1)的顶端部(1a),该抽吸管(1)的基端部(1b)连接于涡轮风机(3)的吸入口。在该涡轮风机(3)的抽吸力的作用下,经由抽吸管(1)从抽吸口(1d)将漂浮在水面上的油膜连同水面(101)上的空气及水面附近的表面水一起抽吸,将从涡轮风机(3)的送出口送出的空气、油和水的混合流体送入油水分离装置(6),将空气排放到大气中并且将油和水分离开。利用带传动机构(5)向涡轮风机(3)传递与涡轮风机(3)分开配置的马达(4)的旋转力,从而驱动叶轮而使其旋转。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高效地回收漂浮在水面上的油膜的油膜回收装置和油膜回收方法。
背景技术
在泄漏到工厂内的凹坑、排水槽等的油流出到河流、海洋等、或油因不当废弃、事故等流出到河流、海洋等的情况下等,在河流、海洋等的水面上会漂浮有油膜。需要将这样的漂浮在水面上的油膜迅速且可靠地回收。
如果流出到河流、海洋等的油膜没有被完全回收,则会发生这样的公害:给鱼类、藻类及其他水中生物带来严重的不良影响等。并且,如果不迅速地回收,则油膜会附着于河岸、海岸的石头、壁面等而难以回收。
因此,以往提出了各种用于回收这样的油膜的回收装置和回收方法。其主流采用了这样的方式:利用潜水泵或抽吸泵(用于抽吸水的泵)将油膜吸引到水面下并进行吸取。
在该方式中,将抽吸管的抽吸口配置在水中的靠近水面的位置,利用潜水泵或抽吸泵进行抽吸,从而将油膜连同表面水一起抽吸。将该抽吸到的油水混合液储存于油水分离槽,利用水力旋流分离方式、波纹斜板隔油方式等的各种油水分离装置分离出油和水,从而将水直接排出,将油回收再利用。
然而,在以往这样的油膜回收方式中,一边抽吸大量的水,一边回收水面上的油膜,因此回收到的油水混合液中的油的比率非常小,通常在0.1%以下。因此,存在这样的问题:回收油膜需要非常长的时间,并且需要巨大的油水分离槽,油水分离的处理时间也会较长等。
并且,在将水面上的油膜连同大量的水一起抽吸时,油膜会成为微小的液滴分散在水中,因此将它们全部回收是非常困难的。
为了解决这样的问题,本发明人首先提出了一种这样的油膜回收方法和油膜回收装置:如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那样,并非自水中回收漂浮在水面上的油膜,而是从水面的上方进行抽吸并回收。
在这样的油膜回收方法和油膜回收装置中,使抽吸管的顶端部的抽吸口在距水面高度为5mm~200mm的上部处面朝下方,利用抽吸泵等抽吸机构从该抽吸管的抽吸口将油膜连同空气及水一起吸入从而进行回收。
另外,在例如专利文献2中也公开了一种将油抽吸装置的抽吸管的抽吸口配置在水面的上方而从水面的上方抽吸浮在水面上的油以进行回收的流出油回收装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0-176450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3-276680号公报
发明内容
然而,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油膜回收方法和油膜回收装置中的抽吸机构的泵与以前同样地使用主要抽吸水的抽吸泵。因此,如果泵内未充满水,则无法进行抽吸动作,因此还是会将油膜连同大量的表面水一起抽吸从而进行回收,无法充分提高回收到的油水混合液中的油的比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日本测器株式会社,未经日本测器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80014700.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