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发光组件的连接器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780014847.7 | 申请日: | 2017-01-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8779898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22 |
发明(设计)人: | 迈克尔·梅 | 申请(专利权)人: | 迈克尔·梅 |
主分类号: | F21K9/272 | 分类号: | F21K9/272;F21K9/275;F21V23/06;F21V19/00;F21S8/04;F21Y103/10 |
代理公司: | 上海旭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20 | 代理人: | 郑立;应风晔 |
地址: | 美国伊***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发光 组件 连接器 系统 | ||
一种细长的管状照明组件,该管状照明组件具有主体,该主体具有在间隔开的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之间的长度。该管状照明组件具有细长的散热器和包括LED发射器的光源以及第一连接器和第二连接器,该第一连接器和第二连接器分别位于第一主体端部和第二主体端部处,用于将照明组件固定到电灯固定装置。第一连接器具有协作的第一零件和第二零件,该第一零件和第二零件具有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第一连接器零件和第二连接器零件被配置成使得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以对立关系放置,以防止在第一连接器零件在横向于主体的长度的基本上笔直的路径中相对于第二连接器零件从与第二连接器零件完全分开的位置移动到接合位置中的情况下,第一连接器零件和第二连接器零件与处于操作状态的主体分开。第一连接器零件具有导电电源和接地引脚,并且第二连接器零件具有导电电源和接地端子,用于与外部电源连接并向灯的部件提供接地路径。第一连接器零件的电源和接地引脚被配置成在第一连接器零件相对于第二连接器零件移动到接合位置中的情况下接合第二连接器零件的电源和接地端子。套筒连接器也被设置用于将直线型LED灯的无电源端部安装到电灯固定装置。
本申请要求标题为“用于发光组件的连接器系统(Connector System ForLighting Assembly)”并且于2016年1月7日提交的美国临时专利申请No.62/276,075的权益,该申请以引用的方式全文并入本文。本申请还要求标题为“用于发光组件的连接器系统(Connector System For Lighting Assembly)”并且于2016年11月15日提交的美国临时专利申请No.62/422,521的权益,该申请以引用的方式全文并入本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发光,并且更具体地说,涉及发光二极管(LED)照明以及管状发光组件。
背景技术
多年来已开发出用于室内和/或户外照明的各种类型的照明组件和设备,诸如手电筒、油灯、灯笼、白炽灯泡、霓虹灯、荧光灯泡、卤素灯和发光二极管。这些常规的现有技术照明组件和设备已取得了不同程度的成功。
白炽灯泡通过通过细灯丝诸如钨丝导电以将灯丝加热到非常高的温度使得其发光并产生可见光来生成光。白炽灯泡发出黄色或白色的光。然而,因为高百分比的能量输入作为热损失掉了,所以白炽灯泡是非常低效的。
荧光灯通过汞蒸气导电,其产生紫外(UV)光。然后紫外光被灯内的磷光涂层吸收,导致其发光或发出荧光。虽然由荧光灯生成的热远小于白炽灯生成的热,但是在生成UV光并将UV光转化成可见光时仍然会损失能量。如果荧光灯破裂,则可以发生暴露于汞下的情况。直线型荧光灯的成本通常为白炽灯泡的成本的五至六倍,但是具有约10,000小时和20,000小时的寿命。一些荧光灯发生闪烁,并且荧光灯的质量由于缺乏宽频带而趋于刺眼的白色。大部分荧光灯不与调光器兼容。
常规的荧光灯通常利用管状主体上的双引脚/2引脚装置,该双引脚/2引脚装置在吊顶电灯固定装置的灯保持器上以操作状态机械地支撑主体,并且影响照明源到电源的电连接。与电灯固定装置相关联的镇流器将AC线电压转化成向荧光管提供的DC电源。镇流器还将电源减小到适于在荧光管中使用的电压水平。需要用于提供电压脉冲的起动器电路来使电流通过荧光管中的离子化气体传导。
发光二极管(LED)发光是特别有用的。发光二极管(LED)提供优于白炽光源和荧光光源的许多优点,包括:较低能量消耗、较长使用寿命、改善的鲁棒性、较小的大小、较快的切换和良好的耐用性和可靠性。LED比白炽灯泡每瓦特发出更多的光。LED可以是微型的,并且容易地放置在印刷电路板上。LED激活和打开非常快速,并且可以容易地变暗。LED发出具有非常少的红外光的冷光。LED有多种颜色,该多种颜色的产生不需要过滤器。不同颜色的LED可以进行混合以产生白光。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迈克尔·梅,未经迈克尔·梅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8001484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