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构造体及其制造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80015434.0 | 申请日: | 2017-05-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8778549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26 |
发明(设计)人: | 齐藤雅宽 | 申请(专利权)人: | 日本制铁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21D22/26 | 分类号: | B21D22/26;B21D24/00;B62D25/04;B62D25/20 |
代理公司: | 永新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72002 | 代理人: | 徐殿军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构造 及其 制造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构造体及其制造方法,是提高了成型性的使用了抗拉强度为590MPa以上的钢板的一体成型物的构造体,使用在加压时与成型原料相接触的位置的至少一部分设置有空间的冲模或坯料支架来制造。构造体具备:顶板部,在俯视时,在外缘部包括至少一个凹状部;第一纵壁部,从顶板部的包括凹状部的外缘部的一部分或全部弯折延伸;第一凸缘部,从第一纵壁部的与顶板部相反侧的边缘弯折延伸;以及第2纵壁部,从第一纵壁部的与顶板部相反侧的边缘弯折延伸,在顶板部、第一纵壁部或者第一凸缘部上具有至少一个突起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特别适合于汽车用部件的构造体及其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作为近年来的汽车中的A柱下部的构造,为了保护驾驶室,而提出了基于内部的加强件的加强方案。
专利文献1公开了如下技术:通过A柱下部内部的加强件,使车辆前侧的板厚变厚,提高对于从前面输入的载荷的强度。
然而,基于加强件的厚壁部位仅为前面,对于向侧边梁进入的载荷没有考虑。在专利文献1的技术中,A柱前表面对于负载载荷具有耐性,但是当受到较大的载荷时,向侧边梁进入的载荷变大,因此A柱前表面不会有效地变形,而仅与A柱侧面接合的侧边梁受到较大的变形。而且,无法期待轻量化。
专利文献2公开了如下技术:通过研究A柱内部的加强件的构造,由此当在碰撞时前轮移动时,通过A柱下部的形状使前轮的行进方向变化,抑制前轮向驾驶室进入。
专利文献2的技术仅在前轮朝向行进方向且前轮的宽度与A柱下部的车宽方向相比不过大的情况下发挥效果。在前轮朝向倾斜方向的情况、前轮宽度较大的情况下,需要通过较大的面承受载荷,因此无法期待效果。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1-37291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3-141928号公报
专利文献3:国际公开第2011/145679号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在汽车的碰撞时,不限于车轮与行进方向同轴地向驾驶室飞入。因此,也需要对从A柱下部离开的部分即前围板侧进行加强。为了对应这种情况,有时在A柱下部内部部件连接前围板横梁。前围板横梁使凸缘立起而与A柱下部内部部件接合。因此,在前围板横梁产生位移时,存在接合部容易剥离这样的问题。
为了解决所述问题,可以考虑将如下的构造体用作为A柱下部内部部件,该构造体具有一体成型的A柱、向前围板横梁方向的接头,还具有向侧边梁方向的接头,且具有能够传递载荷的立体三分支形状。
更具体而言,如图1所示,能够使用如下的构造体,该构造体具备:大致L字状的顶板部11;在顶板部上向上方延伸的延伸凸缘即突出部12;从包括顶板部的凹状部13的外缘部14向下方弯折并沿着外缘部的纵壁部15;以及从纵壁部向外侧延伸的大致L字状的下部凸缘部16。这样的构造体能够通过延伸凸缘成型及自由弯曲加工法来制作,能够通过延伸凸缘成型来成型突出部12,通过自由弯曲加工法来成型纵壁部15、下部凸缘部16。
自由弯曲加工法例如在专利文献3中公开。专利文献3所记载的发明是如下方法:从坯料(成型原料)成型如L字型部件那样,具有横截面为大致帽形状且俯视时纵壁部向顶板部侧凸出的弯曲部的部件。
更具体而言,将坯料配置在冲模与衬垫及弯曲模之间,(1)在通过衬垫对作为面外变形抑制区域的与坯料的顶板部相当的部位的一部分进行加压的状态、且与坯料的L字的下侧相当的部分的端部与顶板部处于相同平面上的状态下,使冲模与弯曲模在铅垂方向上相对移动,由此在使与坯料的L字的下侧相当的部分的端部在冲模中的与顶板部对应的部位上滑动(面内移动)的同时,对纵壁部和凸缘部进行成型,由此对L字形状部件等进行成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日本制铁株式会社,未经日本制铁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8001543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冲压成形方法
- 下一篇:面板状成形品的制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