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车轮用轴承装置和其制造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80015435.5 | 申请日: | 2017-03-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8700119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0-23 |
发明(设计)人: | 马场智子;北仲千浪 | 申请(专利权)人: | NTN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F16C33/58 | 分类号: | F16C33/58;B60B35/02;F16C19/18;F16C33/64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21 | 代理人: | 刘文海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外构件 开口孔 车轮用轴承装置 按压 塑性加工件 侧端部 厚壁部 鼓起 外周 外部 制造 | ||
在车轮用轴承装置(1)中,外构件(2)(详细而言是外构件(2)的原材料即工件(W))是通过从内侧按压该外构件(2)的外部侧端部处的开口孔(详细而言是工件(W)的开口孔(Wh))而使该开口孔扩展了的塑性加工件,外构件(2)的外周具有向径向外侧鼓起的厚壁部(2f)。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车轮用轴承装置和其制造方法。详细而言,涉及能够防止滚动疲劳寿命的降低的车轮用轴承装置和其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以往,已知有在机动车等的悬架装置中将车轮支承为旋转自如的车轮用轴承装置。车轮用轴承装置的外构件固定于构成悬架装置的转向节。另外,车轮用轴承装置在外构件的内侧夹装有多列滚动体,利用该滚动体支承内构件。这样,车轮用轴承装置在固定于车身的状态下使安装于内构件的车轮旋转自如。
另外,这样的车轮用轴承装置从确保刚性的观点和提高燃料经济性的观点出发构成了多列角接触球轴承。在车身转弯的情况下,施加于转弯方向的相反侧(右转弯的情况下是车辆的左侧)的车轮的径向载荷、轴向载荷增大。由此,若外构件的刚性较低则发生变形,因此存在有提高外部侧的滚珠列的刚性从而防止滚动疲劳寿命的降低的车轮用轴承装置。例如,如专利文献1记载的那样。
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车轮用轴承装置通过使外部侧的滚珠列的节圆直径大于内部侧的滚珠列的节圆直径并增加外部侧的滚珠数,来提高刚性。然而,该车轮用轴承装置增大了外部侧的滚珠列的节圆直径,由此导致外构件的外部侧端部处的开口孔变大。另外,在外构件的外部侧端部形成有供密封构件嵌入的扩径部、用于切削加工的基准面等。因此,在施加于车轮用轴承装置的载荷增大了的情况下,壁厚较薄的外构件的外部侧端部变形成大致椭圆形状,与滚珠列接触的外侧滚行面的真圆度劣化,由此滚动疲劳寿命可能会降低。
于是,提出了如下的车轮用轴承装置:在外构件的外部侧端部设置厚壁部(参照图10中的※标记部)来提高刚性,由此,抑制与滚珠列接触的外侧滚行面的真圆度劣化,从而防止滚动疲劳寿命的降低。但是,该车轮用轴承装置存在由于设置有厚壁部而导致整体重量增加这样的问题。另外,在为了将整体重量的增加抑制为最小限度而将不需要的厚壁部削落的情况(沿着图10中的虚线实施了切削加工的情况)下,还存在生产效率恶化这样的问题。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8-155837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本发明是鉴于以上那样的状况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通过将整体重量的增加抑制为最小限度并提高外构件的外部侧端部处的刚性,抑制与滚珠列接触的外侧滚行面的真圆度劣化,来防止滚动疲劳寿命的降低的车轮用轴承装置。此外,本发明的目的还在于提供该车轮用轴承装置的制造方法。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即,本发明是一种车轮用轴承装置,其具备:外构件,其在内周一体地形成有多列外侧滚行面;内构件,其包括轮毂及至少一个内圈,所述轮毂一体地具有车轮安装凸缘,且在外周形成有沿轴向延伸的小径台阶部,所述至少一个内圈压入到该轮毂的所述小径台阶部上,所述内构件在外周形成有与多列所述外侧滚行面对置的多列内侧滚行面;以及多列滚动体,它们滚动自如地夹装在所述外构件与所述内构件的各个滚行面之间,其中,所述外构件是通过从内侧按压该外构件的外部侧端部处的开口孔而使该开口孔扩展了的塑性加工件,外构件的外周具有向径向外侧鼓起的厚壁部。
在本发明中,所述外构件是通过从内侧按压该外构件的外部侧端部处的开口孔而使该开口孔扩展了的锻造件。
在本发明中,所述外构件是通过从内侧按压该外构件的外部侧端部处的开口孔而使该开口孔扩展了的滚压成形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NTN株式会社,未经NTN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80015435.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