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动力传递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780016008.9 | 申请日: | 2017-09-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8884928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23 |
发明(设计)人: | 鸟巣弘德;山口英治;小林淳一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小松制作所 |
主分类号: | F16H57/031 | 分类号: | F16H57/031;F16C33/78;F16J15/447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柳沈律师事务所 11105 | 代理人: | 岳雪兰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输出轴 变速箱 内盖 外盖 动力传递装置 变速器 轴心方向 可旋转 配置 | ||
本发明提供一种动力传递装置。变速器(9)具有:输出轴(10)、变速箱(20)、环状的内盖(41)、以及环状的外盖(42)。变速箱(20)可旋转地支承输出轴(10)。内盖(41)安装于输出轴(10)。内盖(41)在径向上配置在输出轴(10)与变速箱(20)之间。外盖(42)安装于输出轴(10)。外盖(42)在轴心方向上配置在内盖(41)的外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动力传递装置。
背景技术
以往,在轮式装载机及轮式挖掘机等作业车辆中,设有一种密封装置,其用来抑制沙土及泥水等(以下总称为“杂质”)从外部侵入变速箱与输出轴的间隙以及桥箱与推进轴(プロペラシャフト)的间隙。
在专利文献1中,提出了一种密封装置,其具有通过安装于轴承箱的多个固定侧环状体与安装于旋转轴的多个旋转侧环状体交替进入而构成的迷宫式结构。利用该密封装置,假设侵入了杂质,也能够利用伴随各旋转侧环状体旋转的离心力,将杂质向外部排出。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实开昭63-128320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然而,在专利文献1所述的密封装置中,由各旋转侧环状体吹散的杂质易于存留在各固定侧环状体的间隙,因此,希望更有效率地排出杂质。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状况而提出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有效率地排出杂质的动力传递装置。
用于解决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
第一方式的动力传递装置具有:旋转轴、轴承箱、环状的内盖、以及环状的外盖。轴承箱能够旋转地支承旋转轴。环状的内盖安装于旋转轴,在旋转轴的径向上配置在旋转轴与轴承箱之间。环状的外盖安装于旋转轴,在轴心方向上配置在内盖的外侧。
根据第一方式的动力传递装置,因为内盖与外盖和旋转轴一起旋转,所以,即使杂质侵入了内盖与外盖之间,也能够利用内盖与外盖的旋转力,将杂质向外部有效率地排出。
第二方式的动力传递装置基于第一方式,轴承箱具有:箱主体、以及从箱主体向轴心方向突出的环状的突出部。径向上的内盖的外端部与径向上的突出部的内周面相邻。径向上的外盖的外端部与径向上的突出部的外周面相邻。
根据第二方式的动力传递装置,能够抑制杂质从外盖与突出部的间隙侵入,并且抑制杂质从内盖与突出部的间隙侵入。
第三方式的动力传递装置基于第二方式,径向上的内盖的外端部越接近突出部的内周面,越向轴心方向的外侧倾斜。
根据第三方式的动力传递装置,通过旋转的内盖的外端部,能够使杂质向远离内盖与突出部的间隙的方向飞去,所以能够进一步抑制杂质的侵入。
第四方式的动力传递装置基于第二或者第三方式,在径向上,突出部与内盖分离,径向上的内盖与突出部的间隙的间隔为径向上的内盖的全宽的1/10以下。
根据第四方式的动力传递装置,因为能够充分地缩小内盖与突出部的间隙,所以能够进一步抑制杂质的侵入。
第五方式的动力传递装置基于第二至第四方式中的任一方式,径向上的突出部的内周面与轴心方向平行。
根据第五方式的动力传递装置,即使旋转轴的整体在轴心方向上摆动,也能够抑制内盖与突出部抵碰。
第六方式的动力传递装置基于第二至第五方式中的任一方式,突出部与外盖的外端部在径向上隔着规定间隔对置。径向上的外盖的外端部与突出部的间隙的间隔为轴心方向上的突出部的全长的1/20以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小松制作所,未经株式会社小松制作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80016008.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鞍乘型车辆用动力单元的传动箱构造
- 下一篇:用于润滑轴承的系统以及差速器壳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