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差厚钢管的制造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80016090.5 | 申请日: | 2017-02-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8712935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15 |
发明(设计)人: | 水村正昭;井口敬之助;有田英弘 | 申请(专利权)人: | 日本制铁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21C37/16 | 分类号: | B21C37/16;B21D39/20;B21J5/08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中咨律师事务所 11247 | 代理人: | 万利军;杨光军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钢管 制造 方法 | ||
一种差厚钢管的制造方法,利用中空筒状的坯管来制造差厚钢管,具有:卡合工序,将所述坯管配置在模具内,在限制了所述坯管向长方向的移动的状态下,从所述坯管的一端侧推入塞件来使所述一端侧的外形扩大从而卡合于所述模具;和减薄加工工序,解除所述坯管的所述限制,另一方面,在维持所述坯管的所述卡合的状态下,将所述塞件进一步朝向所述坯管的另一端侧推入,由此施行在维持所述坯管的外形的状态下扩大内形的减薄加工而形成薄壁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差厚钢管的制造方法及差厚钢管。
本申请基于2016年3月11日在日本申请的专利申请2016-048657号、和2016年12月19日在日本申请的专利申请2016-245864号主张优先权,将这些内容引用于本申请。
背景技术
作为构成汽车的车体的车体部件,希望具有在受到碰撞等冲击时会因冲击载荷而崩溃从而吸收碰撞能量的部分、和不会崩溃从而保护车体的部分。为了提供这样的车体部件,研究了壁厚沿长方向不同的差厚钢管的活用。
例如,作为具有多个直径的拉拔钢管的制法,在专利文献1的图7中公开了如下在多个部位具有预定的内径和外径的分段拉拔管的制造方法:将模具和攻丝(tap)固定成能够在拉拔方向上移动,一边通过相互对峙的各支承(bearing)面夹压一边拉拔。
另外,作为使用分别具有两个级别的直径的模具和塞件的差厚钢管的制造方法,在专利文献2的图7中示出了如下方法,该方法包括通过模具的支承直径d2(小径)和塞件的支承直径d3(小径)对胚料钢管进行尺寸限制而成形的工序、通过模具的支承直径d2(小径)和塞件的支承直径d4(大径)对胚料钢管进行尺寸限制而成形的工序、以及通过模具的支承直径d1(大径)和塞件的支承直径d4(大径)对胚料钢管进行尺寸限制的工序。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昭59-73115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2-16712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在构成汽车的车体的车体部件或车体构件中存在对中空封闭剖面形状的部件实施弯曲加工,从而部分地形成弯曲部分的部件。在通过专利文献1或专利文献2的制造方法得到的差厚钢管中,在坯管的长方向整体上实施了加工,所以整体成为加工硬化了的状态。在对像这样整体加工硬化了的差厚钢管实施弯曲加工等时,需要事先进行热处理来缓和差厚钢管的加工硬化。若假设不需要这样的热处理,则能够期待在将差厚钢管加工成车体部件时大幅度地节省劳力。另外,通过省略热处理,也能够防止差厚钢管的钢组织的变质。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情况而作出的发明,以提供一种制造时的加工量少并且在进行弯曲加工等后加工时不需要退火等热处理的差厚钢管的制造方法及差厚钢管为课题。
用于解决问题的技术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采用以下的各技术方案。
(1)本发明的一技术方案涉及的差厚钢管的制造方法利用中空筒状的坯管来制造差厚钢管,所述差厚钢管的制造方法具有:卡合工序,将所述坯管配置在模具内,在限制了所述坯管向长方向的移动的状态下,从所述坯管的一端侧推入塞件而使所述一端侧的外形扩大从而卡合于所述模具;和减薄加工工序,解除所述坯管的所述限制,另一方面,在维持所述坯管的所述卡合的状态下,将所述塞件进一步朝向所述坯管的另一端侧推入,由此施行在维持所述坯管的外形的状态下扩大内形的减薄加工而形成薄壁部。
(2)在上述(1)所述的差厚钢管的制造方法中,可以是,在所述减薄加工工序中,通过中途停止所述塞件的推入,在所述坯管的所述另一端侧留有未加工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日本制铁株式会社,未经日本制铁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8001609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