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通信网络系统、车辆、计数器值通知节点以及计数器值共享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80016860.6 | 申请日: | 2017-03-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8781164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6-17 |
发明(设计)人: | 沟口诚一郎;川端秀明;竹森敬祐;洼田步 | 申请(专利权)人: | KDDI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H04L9/32 | 分类号: | H04L9/32;B60R16/023;G09C1/00;H04L12/40 |
代理公司: | 隆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72003 | 代理人: | 向勇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通信 网络 系统 车辆 计数器 通知 节点 以及 共享 方法 | ||
在将发送消息的发送节点与接收该消息的接收节点进行连接的通信网络系统中,定期发送计数器值通知消息,该计数器值通知消息将在该消息的消息认证码的生成与检查中使用的计数器值通知给该发送节点与该接收节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网络系统、车辆、计数器值通知节点以及计数器值共享方法。
本申请基于2016年3月14日在日本申请的日本特愿2016-050125号要求优先权,并将其内容援引于此。
背景技术
近年来,机动车具有ECU(Electronic Control Unit:电子控制装置),并由ECU实现发动机控制等功能。此外,一种已知的机动车搭载的通信网络即CAN(Controller AreaNetwork:控制器局域网络)被用于机动车内的各种ECU间的通信。作为在该CAN中能够进行消息认证的技术,例如已知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消息检查技术。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消息检查技术中,发送节点具有发送计数器部,该发送计数器部保持在消息认证码(MessageAuthentication Code:MAC)的生成中使用的发送计数器值,接收节点具有接收计数器部,该接收计数器部保持在MAC的检查中使用的接收计数器值。接收节点的接收计数器部保持与多个发送节点的每一个对应的多个接收计数器值。接收节点在从发送节点接收到的消息的MAC的检查中使用与该发送节点对应的接收计数器值。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6-12917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
然而,在上述现有的消息检查技术中,虽然通过使一个发送节点的发送计数器值与多个接收节点的对应于该发送节点的接收计数器值一致,从而能够进行从该发送节点接收到的消息的MAC的检查,但有时使该计数器值一致的处理会成为负担。例如,若执行多个接收节点对发送节点询问计数器值的处理,作为使发送计数器值与接收计数器值一致的处理,则在多个接收节点与发送节点之间发生多次计数器值的询问交换。由此,存在CAN的负荷变大而CAN的通信速度降低的可能性。
本发明是鉴于这种情况而提出的,其课题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提高将发送消息的发送节点与接收该消息的接收节点进行连接的通信网络系统的效率的通信网络系统、车辆、计数器值通知节点以及计数器值共享方法。
解决问题的技术方案
(1)本发明的一个方式是一种通信网络系统,将发送消息的发送节点与接收所述消息的接收节点进行连接,其中,所述通信网络系统具有:计数器值通知节点,定期发送用于将在所述消息的消息认证码的生成与检查中使用的计数器值通知给所述发送节点与所述接收节点的计数器值通知消息。
(2)本发明的一个方式在上述(1)的通信网络系统中,所述发送节点具有:会话密钥存储部,存储与所述接收节点共享的会话密钥;计数器部,保持每当发送所述消息时增加规定的计数值的计数器值;消息认证码生成部,基于所述消息中储存的发送数据、所述计数器部保持的计数器值、以及所述会话密钥存储部存储的会话密钥,来生成消息认证码;发送部,发送用于储存所述发送数据、所述计数器部保持的计数器值的比特串中规定的低位的比特数、以及所述消息认证码生成部生成的消息认证码的所述消息;以及计数器设定部,将通过所述计数器值通知消息获取的计数器值设定为所述计数器部保持的新的计数器值,所述接收节点具有:计数器部,保持通过所述计数器值通知消息获取的计数器值;会话密钥存储部,存储与所述发送节点共享的会话密钥;以及消息认证码检查部,基于从所述发送节点接收到的所述消息中储存的发送数据、本接收节点的所述计数器部保持的计数器值的比特串中除了所述规定的低位的比特数以外的其余高位的比特数、从所述发送节点接收到的所述消息中储存的所述规定的低位的比特数、以及本接收节点的所述会话密钥存储部存储的会话密钥,来生成消息认证码,并检查该生成的消息认证码与从所述发送节点接收到的所述消息中储存的消息认证码是否一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KDDI株式会社,未经KDDI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8001686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