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具有包含收容部和电极引线槽的电池壳的电池单元有效
申请号: | 201780017120.4 | 申请日: | 2017-09-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8780857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06 |
发明(设计)人: | 权纯宽;柳相百;赵信孝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LG新能源 |
主分类号: | H01M50/172 | 分类号: | H01M50/172;H01M50/112;H01M10/04 |
代理公司: | 中原信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19 | 代理人: | 王海川;穆德骏 |
地址: | 韩国***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具有 包含 收容 电极 引线 电池 单元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池单元,其包括:电极组件,所述电极组件包括正极、负极和置于所述正极与负极之间的隔膜,并且具有从所述电极组件的外周部的至少一侧突出的极耳;和电池壳,所述电池壳包括第一壳和第二壳,所述第一壳和第二壳分别设置有第一收容部和第二收容部,所述第一收容部和第二收容部分别收容所述电极组件并具有不同的尺寸或形状,其中在与所述极耳连接的电极引线从所述第一壳和第二壳的外周部突出的状态下,所述电池壳通过沿所述第一壳和第二壳的所述外周部的热熔合而被密封,其中电极引线槽向下凹陷以使得安置在其中的电极引线被设置在所述第一壳和第二壳的外周部的部分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具有包含收容部和电极引线槽的电池壳的电池单元。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因化石燃料消耗导致的能源成本的增加以及对环境污染的关注变得更加强烈,对环境友好型替代能源的需求已成为未来不可或缺的因素。因此,对于产生诸如核能、太阳能、风能、潮汐能等电力的技术的研究持续进行,并且用于更有效地利用这样产生的能量的电力存储装置也一直备受关注。
特别是,随着与移动装置相关的技术的持续发展以及对其需求的持续增加,对作为能源的电池的需求正在迅速增加。因此,正在对能够满足各种需求的电池进行各种研究。
就电池形状而言,对足够薄而可应用于诸如移动电话的产品的棱柱形二次电池或袋状二次电池的需求很高。另一方面,就电池材料而言,对显示高能量密度、放电电压和输出稳定性的锂二次电池如锂离子电池和锂离子聚合物电池的需求很高。
图1是示意性地示出常规袋状电池单元的结构的分解透视图。
参考图1,袋状电池单元100包括电极组件130、从电极组件130延伸的极耳131和132、分别焊接到极耳131和132的电极引线140和141、以及其中安装电极组件130的电池壳120。
电极组件130是发电装置,其包括依次堆叠的正极和负极,其中隔膜置于正极与负极之间,并且电极组件130可以被构造成具有堆叠型结构或堆叠/折叠型结构。极耳131和132分别从电极组件130的电极板延伸。电极引线140和141例如通过焊接分别电连接到从电极组件130的电极板延伸的极耳131和132。电极引线140和141从电池壳120向外部分地露出。另外,绝缘膜150部分地附着到电极引线140和141各自的上表面和下表面,以改善电极引线140和141与电池壳120之间的密封,同时确保它们之间的电绝缘。
电池壳120包括壳体122和盖121,所述壳体122具有其中安置电极组件130的凹状收容部123,所述盖121与壳体122成为一体。在电极组件130被收容在收容部123中的状态下,壳体122的相反两侧124和上端125与盖121彼此接触且然后彼此接合,从而完成电池。电池壳120被构造成具有铝层压体结构,所述铝层压体结构包括树脂外层、金属阻挡层和显示热粘合性能的树脂的密封剂层。因此,盖121与壳体122的相反两侧124和上端125彼此接触,然后在对它们施加热和压力时使它们彼此接合以使树脂层被热熔合在一起,由此形成密封的边缘部。由于电池壳的上部和下部的相同树脂层彼此直接接触,因此通过热熔合使壳体122的相反两侧124与盖121均匀地密封。另一方面,电极引线140和141位于壳体122的上端125处,同时从电池壳120向外突出。因此,为了增强电池壳120的密封,考虑到电极引线140和141的厚度以及电极引线140和141与电池壳120之间的材料差异,将盖121和壳体122的上端125在绝缘膜150置于其间的状态下热熔合在一起。
为了通过在具有各种结构和尺寸的装置中最大限度地使用电池单元安装空间来使二次电池的容量最大化,已经积极地进行了对包括具有不同尺寸的多个单元电池的电池单元的研究。
在这方面,构成袋状电池单元的电池壳的收容部通常通过深拉方法来制造。深拉是使用平板制造无接头的中空容器的代表性成形工艺,其中对放置在模具表面上的板材通过冲压机进行压缩并进行塑性加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LG新能源,未经株式会社LG新能源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8001712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电池组
- 下一篇:电池组件以及用于制造电池组件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