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通过多项式插值来限制无线电噪声、尤其是FM带中的无线电噪声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80017893.2 | 申请日: | 2017-03-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8781087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23 |
发明(设计)人: | 林超;C.波特罗 | 申请(专利权)人: | 法国大陆汽车公司;大陆汽车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B1/12 | 分类号: | H04B1/12;H04B1/16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72001 | 代理人: | 刘书航;申屠伟进 |
地址: | 法国***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通过 多项式 插值来 限制 无线电 噪声 尤其是 fm 中的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限制无线电信号中的、尤其是FM带中的脉冲噪声的方法,所述无线电信号被多路复用并且用于由FM接收器接收,所述FM接收器车载在例如车辆上。根据本发明的方法包括通过如下来针对经解调的FM MPX无线电信号的相继的样本的序列借助于计算评分IND来检测脉冲噪声:一方面考虑I/Q比的模数的下降的检测能力,这尤其取决于来自水平传感器SL的数据;以及另一方面考虑高频噪声的检测能力,这尤其取决于来自调制传感器SM的数据。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限制无线电信号中的、尤其是FM无线电信号中的脉冲噪声的方法,其特别是用于实施在机动车辆中的车载无线电接收器中。
更确切地,本发明目的在于一种使得能够在以多路复用的无线电信号的形式接收的无线电信号的还原期间限制脉冲噪声的方法。
如所已知的,FM无线电接收器需要用于减少在多路复用的FM无线电信号中常见的脉冲噪声或多路径噪声的噪声限制手段。事实上,以传统方式,用于尤其是通过车辆上车载的无线电接收器来被接收的无线电信号、特别是FM带中的无线电信号在0Hz到20kHz的可听频率的带中与音频部分一起被多路传输,以及以更高的频率,例如用于使得能够重建立体声的信息,又或与RDS系统(针对根据英语缩写的“Radio Data System(无线电数据系统)”,与音频信号并行的信息传输服务,其尤其用于使得能够在路径过程中无中断地对站进行侦听)有关的信息等等。
在常规的模拟的FM无线电接收器中,噪声的消除通常是通过根据技术人员已知的英语表述的、意指“采样和保持”的“sample and hold(采样和保持)”类型的电路来确保的,所述类型的电路的功能是要通过空白来取代被污染的多路复用的信号的部分。
目的在于通过一部分空白信号来取代信号的有噪部分的设备的示例尤其在文献US 6 577 851 B1中被描述。
即便它使得能够消除对于听者而言特别不舒适的噪声尖峰,通过空白来取代有噪部分这一事实仍持续了收听时不舒适的方面。
为了缓解该不足,更新近的数字接收器确保更精确地检测多路复用的无线电信号中的尖峰以及借助于低通滤波来对所检测的尖峰进行滤波。
然而,已知的用于限制多路复用的FM无线电信号中的噪声的手段呈现不足,其中的主要不足如下。
在对多路复用的无线电信号中的尖峰进行检测时,频繁地(尤其是在调制很强时)检测到“假阳性”,所述“假阳性”促使进入对信号有损害的低通滤波操作中。
此外,被称为“blanking”(“消隐”,这根据技术人员已知的英语术语)的技术——其在于通过一部分空白信号来取代其中存在脉冲噪声的信号的一部分,无论是通过实施低通滤波还是通过用一部分空白信号来代替受污染的信号的部分,都引起经还原的信号的不连续性,该不连续性对于听者而言是不舒适的。事实上,这些不连续性在这些“消隐”手段的激活期间或解激活期间是系统性的,并且这在经还原的无线电信号中引入失真。
因此存在针对如下的需要:一种消除这些不足的对于多路复用无线电信号中的噪声的限制器。
为此,本发明提出了一种用于限制无线电信号、尤其是多路复用的FM无线电信号中的脉冲噪声的方法,其能有效地检测所接收的无线电信号中的脉冲噪声并且用通过多项式插值重构的信号部分来取代任何部分的有噪信号。
脉冲噪声的检测是通过如下来取得改进的:同时考虑所接收的无线电信号的水平以及用于检测高频噪声的出现的对所接收的无线电信号的调制,对所接收的无线电信号的水平的考虑是通过对经调制的所接收的无线电信号的同相分量与正交分量之间的比(I/Q模数)的模数分析进行的。
在音频信号中通过经重构的无线电信号的部分来取代有噪的无线电信号的部分是通过如下的事实改进的:在解调的无线电信号的所保留的最后一个样本与重取的样本之间实现多项式插值,以便消除经还原的无线电信号中的任何不连续性,并且因此避免由此引起的在已知的无线电接收器中的无线电失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法国大陆汽车公司;大陆汽车有限公司,未经法国大陆汽车公司;大陆汽车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8001789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