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树脂制齿轮、树脂制齿轮的注塑成型方法、树脂制带齿传动带用带轮以及树脂制旋转体在审
申请号: | 201780017949.4 | 申请日: | 2017-02-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8884924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23 |
发明(设计)人: | 酒卷和幸;常盘哲也 | 申请(专利权)人: | 恩普乐斯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H55/06 | 分类号: | F16H55/06;B29C45/37;F16H55/48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柳沈律师事务所 11105 | 代理人: | 韩锋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圆环状 树脂制齿轮 注塑成型 腹板部 径向线 腹板 凸台 树脂制旋转体 带齿传动带 树脂材料 外侧腹板 逐渐减小 侧面 焊缝 浇口痕 树脂制 同心的 真圆度 壁厚 齿部 带轮 浇口 轮缘 | ||
即使通过一处的浇口进行注塑成型,也能够使真圆度等形状精度良好,并且能够抑制焊缝的产生、使树脂材料的利用效率提高。在树脂制齿轮(1)中,在腹板(2)的另一方的侧面(2b)形成有与凸台(3)同心的第一圆环状肋(10)和第二圆环状肋(11)。腹板(2)具有将第一圆环状肋(10)与第二圆环状肋(11)连接的内侧腹板部(13)和将第二圆环状肋(11)与轮缘(6)连接的外侧腹板部(14)。内侧腹板部(13)形成为,壁厚从通过凸台(3)的中心的假想径向线(15)与第二圆环状肋(11)的一方的交点(16)向另一方的交点(17)逐渐减小。第一圆环状肋(10)的侧面(10c)在比第一齿部(5)靠径向外侧的位置且在假想径向线(15)上的靠近另一方的交点(17)的位置,仅形成有一处注塑成型时的浇口痕(20a)。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为了传递旋转而使用的树脂制齿轮、树脂制齿轮的注塑成型方法、树脂制带齿传动带用带轮以及树脂制旋转体。
背景技术
以往,对于通过注塑成型制造的树脂制齿轮来说,为了提高对旋转传递精度有影响的真圆度等形状精度,进行如下设计:对腔内的熔融树脂材料的流动进行控制,以使得熔融树脂同时被填充到形成齿部的腔部分。
例如,图12所示的现有的树脂制齿轮100为,通过腹板103将凸台101与齿部102连接,使与凸台101呈同心圆状的第一至第三圆环状肋104~106从径向内侧空出间隔地在腹板103上形成,使五处浇口107沿第二圆环状肋105的周向等间隔地开口。并且,在现有的树脂制齿轮100中,将第一至第三圆环状肋104~106在径向上连接的径向肋108形成在相邻的浇口痕107a(浇口107)的中间位置且腹板103的正反两面。另外,在该现有的树脂制齿轮100中,第一圆环状肋104与第二圆环状肋105之间的内侧腹板部110和第二圆环状肋105与第三圆环状肋106之间的外侧腹板部111的壁厚在通过浇口痕107a的径向线112上最薄,随着从通过浇口痕107a的径向线112沿周向离开而厚度增加。
参照图12(a)对这样的树脂制齿轮100的注塑成型时的熔融树脂的流动进行说明。从五处的浇口107注入对第二圆环状肋105成形的腔部分的熔融树脂由于内侧腹板部110和外侧腹板部111的壁厚比形成有第二圆环状肋105的部分(第二圆环状肋105和形成有该第二圆环状肋105的腹板103)的壁厚薄,因此其大部分呈沿着对第二圆环状肋105成形的腔部分的周向流动。沿着对该第二圆环状肋105成形的腔部分的周向流动的熔融树脂在流动过程中也向径向流动,但内侧腹板部110和外侧腹板部111的壁厚在通过浇口痕107a的径向线112上最薄,内侧腹板部110和外侧腹板部111的壁厚随着从通过浇口痕107a的径向线112沿周向离开而厚度增加,因此抑制向浇口痕107a附近的径向的流动,另一方面,促进向相邻的浇口痕107a、107a的中间位置的径向的流动,向径向的流动的量变得均一。另外,沿着对第二圆环状肋105成形的腔部分的周向流动的熔融树脂与从相邻的其他浇口107流过来的熔融树脂合流,在对径向肋108形成的腔部分向径向流动。如以上那样,在对内侧腹板部110成形的腔部分、对外侧腹板部111成形的腔部分以及对径向肋108成形的腔部分向径向流动的熔融树脂流入对第一圆环状肋104成形的腔部分和对第三圆环状肋106成形的腔部分而积存在对第一圆环状肋104成形的腔部分和对第三圆环状肋106成形的腔部分,由此,从对第一圆环状肋104成形的腔部分向对凸台101成形的腔部分的沿径向的流动的强度平均化,并且从对第三圆环状肋106成形的腔部分向对齿部102成形的腔部分的向径向的流动的强度平均化。其结果是,图12所示的树脂制齿轮100能够使齿部(外侧齿部)102和凸台(内侧齿部)101的真圆度等形状精度提高(参照专利文献1)。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许第3387218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恩普乐斯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恩普乐斯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80017949.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