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铜合金及其制造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80019318.6 | 申请日: | 2017-03-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8779515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22 |
发明(设计)人: | 竹田真帆人;佐佐木功大;金子大亮;村松尚国;中岛崇成 | 申请(专利权)人: | 日本碍子株式会社;国立大学法人横滨国立大学 |
主分类号: | C22C9/02 | 分类号: | C22C9/02;C22C9/05;C22F1/00;C22F1/08 |
代理公司: | 北京银龙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3 | 代理人: | 陈彦;孔博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铜合金 及其 制造 方法 | ||
1.一种铜合金,其基本合金组成为Cu100-(x+y)SnxMny,其中,满足12≦x≦16、2≦y≦10,以固溶有Mn的βCuSn相为主相,该βCuSn相通过热处理或加工发生马氏体变态,
所述铜合金在熔点以下的温度,具有形状记忆效果和超弹性效果中的1种以上,
根据在使平板状的所述铜合金以弯曲角度θ0弯曲后卸载负荷时的角度θ求出的弹性恢复率(%)为40%以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铜合金,根据在使平板状的所述铜合金以弯曲角度θ0弯曲后,加热至基于βCuSn相确定的预定的恢复温度时的角度θ求出的加热恢复率(%)为40%以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铜合金,根据在使平板状的所述铜合金以弯曲角度θ0弯曲后卸载负荷时的角度θ1、以及加热至基于βCuSn相确定的预定的恢复温度时的角度θ2求出的弹性加热恢复率(%)为45%以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铜合金,在表面观察中,按面积比计在50%以上100%以下的范围含有所述βCuSn相。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铜合金,其包括多晶或单晶。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铜合金,其为将铸造材料均质化而得的均质化材料。
7.一种铜合金的制造方法,其为通过热处理或加工发生马氏体变态的铜合金的制造方法,其在下述铸造工序和下述均质化工序中,至少包括所述铸造工序,
所述铸造工序,将含有Cu、Sn和Mn的基本合金组成为Cu100-(x+y)SnxMny,其中,满足12≦x≦16、2≦y≦10的原料熔化铸造而获得铸造材料,
所述均质化工序,将所述铸造材料在βCuSn相的温度域内进行均质化处理而获得均质化材料,
在所述均质化工序中,在600℃以上750℃以下的温度范围保持后以-50℃/s~-500℃/s的冷却速度冷却。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铜合金的制造方法,在所述铸造工序中,在750℃以上1300℃以下的温度范围使所述原料熔化,在800℃~400℃之间以-50℃/s~-500℃/s的冷却速度冷却。
9.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铜合金的制造方法,进一步包括1种以上的下述加工工序:对于所述铸造材料和所述均质化材料中的1种以上,冷加工或热加工至板状、箔状、棒状、线状和预定形状中的任一种以上。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铜合金的制造方法,在所述加工工序中,在500℃以上700℃以下的温度范围进行热加工,然后以-50℃/s~-500℃/s的冷却速度冷却。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铜合金的制造方法,在所述加工工序中,通过抑制发生剪切变形的方法,按截面减少率为50%以下进行加工。
12.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铜合金的制造方法,进一步包括时效工序或有序化工序:对于所述铸造材料和所述均质化材料中的1种以上进行时效硬化处理或有序化处理,获得时效硬化材料或有序化材料。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铜合金的制造方法,在所述时效工序中,在100℃以上400℃以下的温度范围、0.5h以上24h以下的时间范围进行所述时效硬化处理或有序化处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日本碍子株式会社;国立大学法人横滨国立大学,未经日本碍子株式会社;国立大学法人横滨国立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80019318.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锂离子电池废料的处理方法
- 下一篇:具有方向性晶粒的锌-铝合金及其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