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能量吸收体有效
申请号: | 201780019667.8 | 申请日: | 2017-03-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8884279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26 |
发明(设计)人: | 鬼头雅征;高桥吾朗;铃木利洋;清水康之;三垣阳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丰田纺织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C08L23/00 | 分类号: | C08L23/00;B29C45/00;B60R21/04;C08L23/26;C08L77/00;F16F7/00;F16F7/12 |
代理公司: | 北京林达刘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77 | 代理人: | 刘新宇;李茂家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能量 吸收体 | ||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耐冲击性优异、且冲击能量吸收性优异的能量吸收体。本发明的能量吸收体为由烯烃系树脂组合物构成的能量吸收体,所述烯烃系树脂组合物是配混烯烃树脂、聚酰胺树脂、和具有与该聚酰胺树脂反应的反应性基团的弹性体而成的,烯烃系树脂组合物具有:连续相,其包含烯烃树脂;和,聚酰胺树脂系分散相,其分散于该连续相中,聚酰胺树脂系分散相具有:在包含聚酰胺树脂的母相中包含上述弹性体的结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耐冲击性优异、且冲击能量吸收性优异的能量吸收体。
背景技术
以往,为了在汽车等车辆中吸收碰撞时的碰撞能量,配设有被称为EA(EnergyAbsorption)材的构件。例如已知有:配设于汽车的门饰等、且以吸收侧面碰撞时的碰撞能量为目的的EA材等。具体而言,公开了通过吹塑成型制作的中空状的EA材、具有通过注射成型制作的肋的EA材等(参照专利文献1和专利文献2)。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2-222846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9-248816号公报
发明内容
然而,以往的EA材中,受到超过允许范围的冲击的情况下,有产生断裂等破坏的担心。因此,现状是要求冲击能量吸收性的进一步提高,要求更难以产生断裂等破坏的EA材。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实际情况而作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耐冲击性优异、且冲击能量吸收性优异的能量吸收体。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技术方案1中记载的发明的主旨在于一种能量吸收体,其由烯烃系树脂组合物构成,所述烯烃系树脂组合物是配混烯烃树脂、聚酰胺树脂、和具有与该聚酰胺树脂反应的反应性基团的弹性体而成的,
前述烯烃系树脂组合物具有:连续相,其包含前述烯烃树脂;和,聚酰胺树脂系分散相,其分散于该连续相中,
前述聚酰胺树脂系分散相具有:在包含前述聚酰胺树脂的母相中包含前述弹性体的结构。
技术方案2中记载的发明的主旨在于,技术方案1中记载的发明中,将前述连续相和前述聚酰胺树脂系分散相的总计设为100质量%的情况下,前述聚酰胺树脂系分散相的比率为90质量%以下。
技术方案3中记载的发明的主旨在于,技术方案1或2中记载的发明中,前述烯烃树脂为包含源自丙烯的结构单元的聚合物。
技术方案4中记载的发明的主旨在于,技术方案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发明中,前述弹性体为包含源自碳原子数为3~8的α-烯烃的结构单元的α-烯烃系共聚物。
技术方案5中记载的发明的主旨在于,技术方案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发明中,前述反应性基团为酸酐基或羧基。
技术方案6中记载的发明的主旨在于,技术方案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发明中,在受到冲击载荷的方向上具备具有沿着面方向的冲击吸收壁的冲击吸收骨架,
受到前述冲击载荷时,前述冲击吸收壁压坏从而吸收冲击。
技术方案7中记载的发明的主旨在于,技术方案6中记载的发明中,前述冲击吸收骨架具有由前述冲击吸收壁包围并形成的筒状的中空部。
技术方案8中记载的发明的主旨在于,技术方案7中记载的发明中,前述冲击吸收骨架为具有多个前述筒状的中空部的蜂窝结构。
技术方案9中记载的发明的主旨在于,技术方案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发明中,为车辆用能量吸收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丰田纺织株式会社,未经丰田纺织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80019667.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